|
除忠州寄謝崔相公 / 作者:白居易 |
提拔出泥知力竭,吹噓生趣見情深。
劍鋒缺折難沖斗,桐尾燒焦豈望琴?
感舊兩行年老淚,酬恩一寸歲寒心。
忠州好惡何須問,鳥得辭籠不擇林。
|
|
除忠州寄謝崔相公解釋:
《除忠州寄謝崔相公》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除去忠州時寄給謝崔相公
提拔出泥知力竭,
贊美生活中趣味見情深。
劍鋒缺折難沖斗,
桐尾燒焦又何指望琴?
感慨過去歲月匆匆,老去的淚水滴落,
回報恩情只有一寸冰冷的心。
對于忠州的好惡,何必再問,
鳥兒得到自由,不再擇林籠。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白居易對于自己在忠州遭遇的感受和對友人謝崔的寄托之情。詩中提到了人生的辛勞和疲憊,以及對生活中趣味和深情的贊美。劍鋒缺折的意象暗示了面對困難和挫折時的無奈感,而桐尾燒焦豈望琴則象征了期望的破滅和失望的心情。作者在感慨歲月的匆匆流逝時流下了淚水,但他仍然以一寸冰冷的心回報著得到的恩情。最后,作者表示不再去評判忠州的好與壞,比喻自己像一只得到自由的鳥兒,不再受限于局限的籠子。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描繪生活中的辛勞和疲憊,以及對趣味和深情的贊美,詩人展示了自己對人生的認知和體驗。劍鋒缺折和桐尾燒焦的意象,以及感慨歲月的年老淚,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挫折和失望的感受。然而,作者并不沉湎于消極情緒,而是以一寸冰冷的心回報恩情,表現出他的堅忍和執著。最后的比喻,將自己比作一只得到自由的鳥兒,展示了作者對于自由和追求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言簡意賅,通過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傳達了作者對于追求自由、真實和執著的態度。同時,通過對劍、桐和鳥的意象運用,使詩詞具有深遠的意蘊和多重解讀的可能性,給讀者留下了一定的余韻和思考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