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彭元攜曾吉甫詩卷數帖見過 / 作者:韓元吉 |
十年松竹暗茶山,君有詩聲舊將壇。
食薺誰如東野苦,無氈不奈廣文寒。
閉門久詠高軒過,彈鋏今嗟行路難。
我亦凋零舊賓客,遺編聊共拂塵看。
|
|
李彭元攜曾吉甫詩卷數帖見過解釋: 《李彭元攜曾吉甫詩卷數帖見過》是宋代韓元吉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李彭元攜帶著曾吉甫的詩卷和帖子來拜訪作者,并以此為引子,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凋零和友誼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十年松竹暗茶山,
君有詩聲舊將壇。
食薺誰如東野苦,
無氈不奈廣文寒。
閉門久詠高軒過,
彈鋏今嗟行路難。
我亦凋零舊賓客,
遺編聊共拂塵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開頭描述了十年過去,松竹茂密的山中,彷佛有一片茶山被遮蔽。在這個背景下,李彭元攜帶著曾吉甫的詩卷來到了作者的家。曾吉甫是作者的舊友,他的詩聲曾經在酒宴上被廣泛贊譽過。
接下來的兩句詩,作者提到食薺(一種野菜)的人,沒有任何人能像東野一樣苦。這里的東野可能指的是東野圭吾,一個以才華橫溢的日本作家。通過這個比喻,作者表達了自己面對困境和艱苦時的感受。
接著,作者提到自己沒有厚實的氈子來應對廣文的寒冷。廣文可能指的是廣州,寒冷可能是一種隱喻,代表著作者在生活和事業上的困難和挑戰。
下一段詩描述了作者閉門久久地在高軒上吟詠,思念過去的友誼和美好時光。而現在,作者彈奏著鋏(一種樂器),卻感嘆行路艱難。這里的行路難可以理解為生活的艱辛和困境。
最后兩句詩,作者自言自語地說,自己也凋零了,舊日的賓客也漸漸離去。但他仍然珍視著李彭元攜帶的詩卷,與他一同拂去塵埃,共同回憶過去的美好。
整首詩以李彭元攜帶詩卷的拜訪為引子,通過描繪作者的凋零和友誼的變遷,表達了作者對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對友情的珍惜。詩中運用了山水、食物和音樂等元素,通過隱喻和比喻的手法,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情感。整體上,這首詩詞充滿了憂傷和對逝去時光的追憶,體現了宋代文人的情懷和人生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