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年王中甫挽詞 / 作者:蘇軾 |
先帝親收十五人,(仁宗朝賢良十五人,今惟富鄭公、張宣徽、錢純老及余與舍弟在耳。
)四方爭看擊鵬鹍。
如君才業真堪用,顧我衰遲不足論。
出處升沉十年后,死生契闊幾人存。
他時京口尋遺跡,宿草猶應有淚痕。
|
|
同年王中甫挽詞解釋:
《同年王中甫挽詞》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他對同一時期的朋友王中甫的挽悼之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同年王中甫挽詞》
先帝親收十五人,
(仁宗朝賢良十五人,今惟富鄭公、張宣徽、錢純老及余與舍弟在耳。)
四方爭看擊鵬鹍。
如君才業真堪用,
顧我衰遲不足論。
出處升沉十年后,
死生契闊幾人存。
他時京口尋遺跡,
宿草猶應有淚痕。
譯文:
前朝君主親自選拔了十五位賢能之士,
(仁宗朝選取了十五位賢良之士,如今只有富鄭公、張宣徽、錢純老和我與弟弟在世。)
四方爭相贊譽他們的才華,像擊敗鵬鹍一樣。
你的才華和成就確實值得稱道,
而我則因衰老和遲緩而不足為談。
多年經歷升遷和沉浮之后,
生死的契約只剩下幾個人。
將來,當我在京口尋找你的遺跡時,
那些宿草上應該還有淚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對已故朋友王中甫的挽悼之作。詩中蘇軾回顧了過去,提到了當年朝廷選拔的賢良之士,其中只有富鄭公、張宣徽、錢純老以及蘇軾和他的弟弟還在世。然后,蘇軾將目光投向已故的王中甫,他稱贊了王中甫的才華和成就,認為他是當之無愧的賢良之士。相比之下,蘇軾自謙衰老遲緩,認為自己的才華已經不足為談。
在接下來的幾句中,蘇軾表達了對生死的思考。他說經過十年的沉浮,生死的契約只剩下幾個人,暗示了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最后,蘇軾表達了對已故朋友的思念和痛惜之情。他想要去京口尋找王中甫的遺跡,相信那些宿草上還會有他的淚痕,這表明了他內心深處的悲傷和對逝者的懷念之情。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已故朋友的深深懷念和對生命的思考。他通過對比自己和已故朋友的才華成就,表達了自謙之情。他也通過描繪生死的無常和時間的流逝,呈現了對生命的珍惜和對逝去的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蘇軾才情橫溢的寫作風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