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早鶯 / 作者:白居易 |
日出眠未起,屋頭聞早鶯。
忽如上林曉,萬年枝上鳴。
憶為近臣時,秉筆直承明。
春深視草暇,旦暮聞此聲。
今聞在何處,寂寞潯陽城。
鳥聲信如一,分別在人情。
不作天涯意,豈殊禁中聽。
|
|
聞早鶯解釋:
《聞早鶯》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日出眠未起,屋頭聞早鶯。
忽如上林曉,萬年枝上鳴。
憶為近臣時,秉筆直承明。
春深視草暇,旦暮聞此聲。
今聞在何處,寂寞潯陽城。
鳥聲信如一,分別在人情。
不作天涯意,豈殊禁中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黎明時分從夢中醒來,聽到早晨鶯鳥的歌聲。詩中的鶯鳥被賦予了象征春天的意義,它們在枝頭鳴唱,使得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詩人回憶起自己曾經在朝廷中任職的時光,為皇帝撰寫詔書,直接承受著皇帝的恩寵和明主的賞識。而現在,他已經離開了朝廷,孤獨地生活在潯陽城中,只能通過鳥聲來感受昔日的榮耀。盡管鳥聲在不同的地方傳達給不同的人們,但它們都是一樣真實的,只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分別而產生不同的情感。詩人表示自己不再懷念遠方,也不會因為離開朝廷而感到特別,因為他已經在寂寞中找到了內心的寧靜。
賞析:
《聞早鶯》通過描繪黎明時分的鳥聲,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輝煌時光的回憶和對現實生活的思考。詩中的鶯鳥象征著春天,它們的歌聲給人帶來希望和活力,同時也喚起了詩人對過去官員身份的回憶。詩人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的生活,表達了對過去榮耀的懷念和對現實孤獨的感嘆。然而,詩人并不沉溺于對過去的留戀,而是通過聆聽鳥聲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并認為無論在哪里,鳥聲都是真實的,只是因為人們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情感。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感受和思考,體現了白居易平實、真摯的寫作風格,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