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余商卿梔子花 / 作者:劉過 |
捍不求知色自然,朝來何許雪華鮮。
如行佛國參知識,未嫁仙姿益凈娟。
梅子已黃猶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
地卑山近征衣潤,不費熏爐一炷煙。
|
|
詠余商卿梔子花解釋: 《詠余商卿梔子花》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捍不求知色自然,
朝來何許雪華鮮。
如行佛國參知識,
未嫁仙姿益凈娟。
梅子已黃猶夜雨,
客游方倦作春眠。
地卑山近征衣潤,
不費熏爐一炷煙。
詩意:
這首詩以詠史上的商卿和梔子花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于知識和美的追求,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知識和美的追求。首句"捍不求知色自然"表達了詩人不追求世俗的權勢和財富,而是注重追求內在的真知與自然之美。第二句"朝來何許雪華鮮"描繪了美麗的梔子花在清晨中的鮮艷景象,通過對花朵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于美的贊美和珍惜。
接下來的兩句"如行佛國參知識,未嫁仙姿益凈娟"表達了詩人希望通過學習和修行,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修養和智慧,使自己變得更加美好純潔。這里的"參知識"和"未嫁仙姿"都是對于知識和美的追求的具象化呈現。
接著的兩句"梅子已黃猶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通過描繪梅子已經黃了,而夜雨又不停地落下,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人們對于春天的期待。同時,詩人自比客游者,忙碌而疲倦,渴望能夠休息和沉思。
最后兩句"地卑山近征衣潤,不費熏爐一炷煙"通過描繪地勢低下而靠近山脈,使得衣物被山間的霧氣所濕潤,表達了自然環境的宜人和清新。這里的"不費熏爐一炷煙"則暗示了自然的香氣和美好,并且無需借助人為的熏香。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知識和美的向往與追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對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等修辭手法,使得詩意更加深遠和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