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正好 / 作者:杜安世 |
每逢春來長如病,玉容瘦、薄妝相稱。
雙歡未經成孤令。
奈厚約、全無定。
眾禽啾唧聲愁聽。
相思事、多少春恨。
孤眠帳外銀缸耿。
透一點、爐煙暝。
|
|
端正好解釋: 《端正好》是一首宋代杜安世創作的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每逢春天到來,我總感覺身體不適,我的容顏變得憔悴,淡妝所顯得相稱。我們兩人的歡樂還未得到滿足,卻受到了孤獨的命令。盡管有厚重的承諾,卻完全沒有確定的結果。眾多的鳥兒發出憂愁的叫聲。思念之事,有多少個春天的痛苦。獨自躺在帳篷的外面,銀缸冷冰冰地映著月光。透過爐煙的一點微光,顯得更加昏暗。
詩意:
《端正好》描繪了詩人在春天中的心情。詩人感到每逢春天到來時,自己的身體和容顏都變得虛弱,仿佛生病了一樣。他描述了自己瘦削的容顏和淡妝的相稱,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無助。詩人與另一位人物之間的歡樂尚未實現,卻受到了命運的約束,心中充滿了不確定和痛苦。鳥兒的叫聲和詩人的思念彼此呼應,增強了詩中的憂愁氛圍。最后,詩人獨自躺在帳篷外面,寒冷的銀缸和微弱的爐煙映襯著他內心的孤寂和黑暗。
賞析:
《端正好》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困惑。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述春天的來臨與詩人身體和容顏的虛弱形成鮮明的對照。詩人以瘦削的容顏和淡妝的相稱,展現了他內心的憔悴和痛苦。詩人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如銀缸和爐煙,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情感色彩。整首詩以孤獨和不確定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愛情和命運的迷茫和無奈。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方式,詩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內心感受傳達給讀者,引發共鳴。《端正好》以其深刻的內涵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宋代詩詞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