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 / 作者:蘇軾 |
江淮流落豈關天,禁省相望亦偶然。
等是新年未相見,此身應坐不歸田。
白發蒼顏五十三,家人強遣試春衫。
朝回兩袖天香滿,頭上銀幡笑阿咸。
當年踏月走東風,坐看春闈鎖醉翁。
白發門生幾人在,卻將新句調兒童。
|
|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解釋:
詩詞:《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江淮流落豈關天,
禁省相望亦偶然。
等是新年未相見,
此身應坐不歸田。
白發蒼顏五十三,
家人強遣試春衫。
朝回兩袖天香滿,
頭上銀幡笑阿咸。
當年踏月走東風,
坐看春闈鎖醉翁。
白發門生幾人在,
卻將新句調兒童。
中文譯文:
江淮流落并不是因為天意,
禁省相望也只是偶然。
等到新年未曾相見,
我應該坐在這里不歸田。
白發蒼顏已經五十三歲,
家人強迫我試穿春衫。
回到家中,兩袖都是天香的香料,
頭上的銀幡讓阿咸傻笑。
當年我踏著月光走向東風,
坐看著春闈鎖住醉翁。
白發的門生們有幾個還在,
卻把新的詩句調侃成兒童之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除夜元日省宿致齋時所作,共三首。詩中表達了作者在新年期間離家江淮流落的苦悶和思念之情。
第一首詩,蘇軾說江淮流落并非天意,禁省相望也只是偶然的巧合,暗示他離鄉背井的境遇并不是命中注定,而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他期盼著與家人相見,但新年來臨,他卻不能回到家鄉。
第二首詩,蘇軾描述了自己五十三歲的白發蒼顏,家人強迫他試穿春衫,這是新年的傳統習俗。他回到家中,兩袖都是天香的香料,頭上的銀幡使他的門生們開懷大笑,表現出作者在家庭中的幸福與歡樂。
第三首詩,蘇軾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往事,踏著月光走向東風,目睹著春闈(指科舉考試)的閉鎖和醉翁的悲歡。他提到自己的門生們,雖然年少,但也已經有幾位成才,他們拿新的詩句調侃他,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整首詩以作者離家流落、思念家人的心情為主題,表達了他在新年期間的孤獨和無奈,同時也透露出對過去的回憶和對年輕一代的希望。蘇軾以細膩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展現了他作為一位文人在離家之際的內心感受,流露出對家人、時光和生活的思考和留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