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 / 作者:蘇軾 |
目盡孤鴻落照邊,遙知風雨不同川。
此間有句無人見,送與襄陽孟浩然。
木落騷人已怨秋,不堪平遠發詩愁。
要看萬壑爭流處,他日終煩顧虎頭。
|
|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解釋:
詩詞:《郭熙秋山平遠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目盡孤鴻落照邊,
遙知風雨不同川。
此間有句無人見,
送與襄陽孟浩然。
木落騷人已怨秋,
不堪平遠發詩愁。
要看萬壑爭流處,
他日終煩顧虎頭。
中文譯文:
視線盡頭孤雁落日邊,
遠處知曉風雨在不同的川流。
此間有一句無人見到,
送給襄陽的孟浩然。
木葉凋落,騷人已經怨恨秋天,
無法忍受平遠之地而發出詩歌的憂愁。
要去看看萬壑爭流之處,
將來會不斷為顧虎頭煩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給襄陽的詩人孟浩然的,分為兩首。第一首描繪了秋天的景色,以孤雁落日和風雨在不同川流來對比表達了遠方的孤獨和不同地域的差異。蘇軾感嘆自己所寫的詩句無人欣賞,所以把這句詩送給了孟浩然,希望他能夠欣賞和理解。
第二首詩以木葉凋落為象征,描繪了騷人(指自己)因為平遠之地而感到痛苦和憂愁,無法發出令人滿意的詩作。他表示要去找到萬壑爭流的景色,寓意著要尋找更加壯麗和激烈的靈感之處。最后一句提到“顧虎頭”,可能指的是自己的字“子瞻”,表示他將來會一直為自己的才華和名聲而焦慮不安。
整首詩表達了蘇軾對詩歌創作的困擾和追求,以及對友人孟浩然的關懷和贊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內心感受的表達,詩中融合了對孤獨、不滿和追求的情感,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詩人意境和哲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