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清源寺 / 作者:白居易 |
往謫潯陽去,夜憩輞溪曲。
今為錢塘行,重經茲寺宿。
爾來幾何歲,溪草二八綠。
不見舊房僧,蒼然新樹木。
虛空走日月,世界遷陵谷。
我生寄其間,孰能逃倚伏。
隨緣又南去,好住東廊竹。
|
|
宿清源寺解釋:
《宿清源寺》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描述了他在旅途中逗留在清源寺的情景。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清源寺
往謫潯陽去,夜憩輞溪曲。
今為錢塘行,重經茲寺宿。
爾來幾何歲,溪草二八綠。
不見舊房僧,蒼然新樹木。
虛空走日月,世界遷陵谷。
我生寄其間,孰能逃倚伏。
隨緣又南去,好住東廊竹。
譯文:
朝思向潯陽遷徙,夜晚駐足在輞溪曲邊。
如今行至錢塘,再次經過這座寺院留宿。
自從來到這里已過了多少年歲,溪水草木依然翠綠。
不再見到從前的僧房,而是茂盛的新樹木。
虛空中日月徐徐流轉,世界變遷如陵谷。
我作為一個凡人寄居在這里,誰能逃避生活的瑣碎困擾。
隨著緣分再次南行,喜歡棲身于東廊的竹林。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在旅途中逗留在清源寺的感受和思考。他告別了潯陽,來到錢塘,經過輞溪曲時決定在清源寺留宿一夜。他觀察到歲月的流轉,看到新樹木取代了舊僧房,感慨于世界的變遷。作為一個凡人,他無法逃避生活中的煩惱和困擾,但他仍然選擇順其自然地南行,喜歡棲身于東廊的竹林。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清源寺的變遷和周圍的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的思考。詩中的清源寺象征著世間,而詩人自身則象征著凡人。他觀察到舊房僧已不見,新樹木蒼翠,暗示了歲月更迭的無情和人事變遷的無常。詩人意識到自己無法逃避生活的瑣碎與困擾,但他選擇順從自然的命運,再次南行,寄情于東廊的竹林,表現出一種豁達與從容。
整首詩意境清幽,寓意深遠。它描繪了自然與人生的相互關系,表達了對世界變遷的思考以及詩人積極應對生活的態度。通過與自然景物的對比,詩人展示了人類在宇宙中微小而短暫的存在,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生命的珍視。這首詩傳達了一種超越個人困擾的人生智慧,引導人們順應自然、豁達從容地面對生活的起伏與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