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見寄 / 作者:蘇軾 |
東都寄食似孤云,aa36被真成一宿賓。
收得玉堂揮翰手,卻為淮月弄舟人。
羨君湖上齋搖碧,笑我花時甑有塵。
為報年來殺風景,連江夢雨不知春。
(來詩有芍藥春之句。
揚州近歲率為此會,用花十余萬枝,吏緣為奸,民極病之,故罷此會。
)
|
|
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見寄解釋:
《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見寄》是一首宋代蘇軾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都寄食似孤云,
被真成一宿賓。
收得玉堂揮翰手,
卻為淮月弄舟人。
羨君湖上齋搖碧,
笑我花時甑有塵。
為報年來殺風景,
連江夢雨不知春。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場發生在東都的春日新堤書事,詩人蘇軾通過寄托自身情感,抒發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繪不同的景物和情境,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生活境遇的羨慕和自己生活的無趣。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東都寄食似孤云,被真成一宿賓”表達了詩人寄居東都的孤獨感受,暗指自己在異地求學的境況。接著,詩人提到自己在官府中收到來自友人的書信,表示友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思念。這里的“玉堂揮翰手”暗示友人的高官身份。
然而,接下來的兩句“卻為淮月弄舟人”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逍遙自在的生活的羨慕之情。友人似乎在淮河上舟行,享受著自由自在的時光,而詩人則感到自己身處困境中。
接著,詩人描繪了自己的生活環境。他羨慕友人在湖上齋中的愜意生活,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詩人所處的環境,他的花時(指春天)卻被塵埃所污染。這里的“花時甑有塵”意味著詩人的生活環境糟糕,無法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最后兩句“為報年來殺風景,連江夢雨不知春”表達了詩人對于當時揚州舉辦花會的不滿和對風景的破壞感到遺憾。詩人認為這種活動破壞了自然景觀的原本面貌,使得連江(指揚州)的夢境雨景也喪失了春天的氣息。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友人和自己生活狀況的對比,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生活的羨慕和對自身生活的無奈。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于人為活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的反思和遺憾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