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巳日與二子迨過游涂山荊山記所見 / 作者:蘇軾 |
此生終安歸,還軫天下半。
朅來乘樏廟,復(fù)作微禹嘆。
(昔自南河赴杭州過此,蓋二十二年矣。
)従祠及彼呱,(有啟廟。
)像設(shè)偶此粲。
(謂涂山氏。
)秦祖當侑坐,(廟有柏翳。
)夏郊亦薦裸。
(有鯀廟。
)可憐淮海人,尚記弧矢旦。
(淮南人謂禹以六日生,是日,數(shù)萬人會山上。
雖傳記不載,然相傳如此。
)荊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亂。
刖人有余坑,美石肖溫瓚。
(荊山下有卞氏采玉坑,石色如玉,不受镵刻。
取出山下,輒變色不復(fù)溫瑩。
)龜泉木杪出,牛乳石池漫。
(龜泉在荊山下色白而甘,真陸羽所謂石池漫流者。
有石記云:唐貞元中隨白龜流出。
)小兒強好古,侍史笑流汗。
歸時蝙蝠飛,炬火記遠岸。
|
|
上巳日與二子迨過游涂山荊山記所見解釋: 這產(chǎn)生最終何去何從,回到我天下一半。
歸來乘樏廟,又作微鄧禹嘆息。
(從前從南河赴杭州過這,大約二十二年了。
)從祠和那個孩子,(有啟廟。
)圖像設(shè)置偶爾如此燦爛。
(對涂山氏。
)秦祖會侑坐下,(廟有柏遮蔽。
)夏郊也推薦裸體。
(有穌廟。
)可憐淮海人,還記得弧矢早晨。
(淮南人對禹用六日出生,這一天,數(shù)萬人在山上。
雖然傳記不記載,但相傳這樣。
)荊山碧相互照,楚水清可以擾亂。
砍人有多坑,美石像溫公孫瓚。
(荊山下有卞氏采玉坑,石色如玉,不接受埋植刻。
取出山下,就變了臉色不復(fù)溫瑩。
)龜泉樹梢上出,牛奶石池漫流。(龜泉在荊山下色白而甜,真陸羽所謂石池漫流的。
有石頭記說:唐德宗貞元年間隨白龜流出。
)小孩強好古,侍史笑流汗。
蝙蝠飛回家的時候,火炬記遠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