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陳伯修察院赴闕 / 作者:蘇軾 |
裕陵固天縱,筆有云漢姿。
嘗重連山象,不數秋風辭。
龍騰與虎變,貍豹復何施。
我窮真有數,文字乃見知。
聞君射策日,妙語發疇咨。
一日喧萬口,驚倒同舍兒。
豈知二十年,道路猶遲遲。
苦言如藥石,瞑眩終見思。
屈伸反覆手,獨于君可疑。
四門方穆穆,行矣及此時。
|
|
送陳伯修察院赴闕解釋:
《送陳伯修察院赴闕》是蘇軾的一首詩,描述了對陳伯修察院出使京城的送別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裕陵固天縱,
筆有云漢姿。
嘗重連山象,
不數秋風辭。
裕陵,指陳伯修的官職所在地,這里用以抒發對陳伯修出使的贊嘆之情。蘇軾以筆為喻,表示陳伯修的才華卓越,像云彩漢宮般的風采。"連山象"指連綿起伏的山脈景象,意味著陳伯修的才華多樣而豐富。"秋風辭"表示陳伯修的才思如秋風一樣豐盛,不斷流動。
龍騰與虎變,
貍豹復何施。
我窮真有數,
文字乃見知。
這里以龍和虎來比喻陳伯修的才干和膽識,表達對他的贊揚。"貍豹復何施"表示陳伯修才情出眾,堪比貍豹之類的珍貴動物。蘇軾自謙說自己的境遇貧寒,但內心充滿智慧,只是文字表達能力稍顯不足。
聞君射策日,
妙語發疇咨。
一日喧萬口,
驚倒同舍兒。
這里描述了陳伯修的言辭才智,他的發言讓人驚嘆不已。蘇軾形容陳伯修的一番言辭猶如一箭射出,妙語連珠,引來眾人的贊嘆和議論紛紛。
豈知二十年,
道路猶遲遲。
苦言如藥石,
瞑眩終見思。
這里表達了對陳伯修二十年來辛勤學問之路的敬佩之情。蘇軾認為艱苦的學習之路就像苦澀的藥石,而思考的過程則如同閉上眼睛看到的瞑目,最終會帶來領悟和啟示。
屈伸反覆手,
獨于君可疑。
四門方穆穆,
行矣及此時。
"屈伸反覆手"表示陳伯修在官場上應對屈曲,反復周旋。蘇軾讓人們對陳伯修的才能充滿疑惑和敬佩。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陳伯修出使京城的祝福,希望他行程順利,事事如意。
這首詩通過對陳伯修的才華和膽識的贊美,以及對他辛勤學習和出使京城的祝福,表達了蘇軾對朋友的敬佩和送別之情,同時也傳遞了對人才的欽佩和對人生奮斗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