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葆真二首 / 作者:陳與義 |
明波影千柳,紺屋朝萬荷。
物新感節移,意定覺景多。
游魚聚亭影,鏡面散微渦。
江湖豈在遠,所欠雨一蓑。
忽看帶箭禽,三嘆無奈何。
|
|
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葆真二首解釋: 《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葆真二首》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明亮的波浪映照著成千上萬的垂柳,
藍色的房屋朝向萬紫千紅的荷花。
物事的更新讓人感受到節令的變遷,
心意定定地感受到世界的美景。
游弋的魚兒聚集在亭子的倒影中,
鏡面上微小的渦旋四散開來。
江湖的景色不在遙遠,
只需一片雨衣便可抵達。
突然看到帶著箭的鳥兒,心生三嘆,無可奈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和人類活動的和諧共存。詩人通過對明亮的波浪、垂柳和藍色房屋、萬紫千紅的荷花的描繪,表現了夏天的生機盎然和美麗的景色。同時,詩人通過物事的更新和感受節令變遷,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季節更替的感慨,以及對自然界的敏感和贊嘆之情。
詩中提到的"游魚聚亭影"和"鏡面散微渦",通過形象的描寫,展示了水面上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弋和漣漪的美麗,給詩中的景象增添了生動的畫面感。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江湖豈在遠,所欠雨一蓑",表達了詩人對江湖的向往和對自然的依賴。"江湖"在此指的是遼闊的自然景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詩人認為只需一片雨衣(蓑衣),即可與江湖相伴,傳達了對自然簡樸生活的渴望。
最后,詩人突然提到"忽看帶箭禽,三嘆無奈何",展示了詩人對身邊環境的關注和反思。這句話暗示了人們面臨的困境和無奈之感,可能是對社會現實或個人遭遇的一種思考和抒發。
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個人情感的表達,這首詩將人與自然相融合,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個人情感為主題,通過用意象豐富的語言描繪出細膩而美麗的景象,給人以深深的觸動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