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方用韻見寄次韻奉謝兼呈元東二首 / 作者:陳與義 |
大難詞源三峽流,小難詩不數蘇州。
了無徐生齊氣累,正值甯子商歌秋。
鵠飛千里從此始,驥絕九衢誰得留。
歲晚煩君起我病,兩篇三嘆不能休。
|
|
元方用韻見寄次韻奉謝兼呈元東二首解釋: 詩詞:《元方用韻見寄次韻奉謝兼呈元東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陳與義
大難詞源三峽流,
小難詩不數蘇州。
了無徐生齊氣累,
正值甯子商歌秋。
鵠飛千里從此始,
驥絕九衢誰得留。
歲晚煩君起我病,
兩篇三嘆不能休。
中文譯文:
大難詞源自三峽之流,
小難詩無法與蘇州相提并論。
徐生的氣概已蕩然無存,
正值甬東商歌秋意盎然。
鵠鳥飛越千里,由此開啟新的篇章,
絕世駿馬不再停駐于九衢之間。
歲月晚年,煩惱困擾著我,請求您為我起來,
我寫下的兩篇詩歌,三次嘆息,無法休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陳與義所作,題目為《元方用韻見寄次韻奉謝兼呈元東二首》。全詩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文學創作的困境和心境的抒發。
詩的開頭,詩人抱怨說自己寫的大作難以在文壇上得到認可,認為這些作品只能在三峽之流中流傳,無法與蘇州的詩作相提并論。這里的“大難詞”指的是自己的作品,而“三峽流”則是指它們的流傳范圍有限。
接著,詩人提到了徐生,徐生是指徐渭,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也是陳與義的好友。詩人說徐生的才華和志氣已經消磨殆盡,不再有往日的風采。而正值商歌秋天,表示時光已經進入晚年,詩人對自己的文學成就和前途感到迷茫和無奈。
在下半部分,詩人轉而表達了對未來的期望和向往。他說鵠鳥飛越千里,從此開啟新的篇章,意味著詩人希望自己能夠超越困境,創作出更為出色的作品。而駿馬絕塵于九衢之間,表示詩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脫穎而出,與眾不同。
最后,詩人以自己的病情來結束詩篇,他請求朋友元東為他起身,幫助他排除心中的困擾和病痛。他寫下兩篇詩歌,卻無法停止嘆息,表達了他內心的苦悶和不滿。
整首詩詞通過對詩人自身處境的描繪,抒發了他對文學創作的困境和追求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他對友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