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峴山次韻三首 / 作者:陳與義 |
轉路山突兀,眾山之所望。
懶融不下山,揖山會虛堂。
大空出盤嬉,小空時侍傍。
我游瞻鐵鳳,力盡隨木羊。
石窗非人世,意欲凌風翔。
巉巉窗中人,出定發有霜。
過眼幾浮煙,關身一禪床。
教我安心法,入鳥不亂行。
似知使君尊,起炷柏子香。
隴云亦堪寄,分作我歸裝。
好在窗前竹,伴師老蒼蒼。
|
|
游峴山次韻三首解釋: 《游峴山次韻三首》是宋代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轉路山突兀,眾山之所望。
山勢陡峭,高聳入云,是眾山景致的焦點。
懶融不下山,揖山會虛堂。
懶散的云霧無法覆蓋山峰,只能與山相會于虛幻的堂上。
大空出盤嬉,小空時侍傍。
巨大的空曠之中出現游玩的盤羊,小小的空隙時刻侍候在旁。
我游瞻鐵鳳,力盡隨木羊。
我游玩觀賞著鐵石鳳凰,體力漸盡而隨著木制的羊車離去。
石窗非人世,意欲凌風翔。
石窗之中非凡的景象,有意欲在風中翱翔。
巉巉窗中人,出定發有霜。
窗中的人高高在上,出動即發生霜降。
過眼幾浮煙,關身一禪床。
轉瞬即逝的景物如浮煙般,只有一座禪床與我相伴。
教我安心法,入鳥不亂行。
教導我心靈的法門,使我如鳥一般不亂行動。
似知使君尊,起炷柏子香。
似乎了解使君的尊貴,點燃了柏子香。
隴云亦堪寄,分作我歸裝。
隴上的云彩也可以作為信物寄托,分散著我歸途中的行裝。
好在窗前竹,伴師老蒼蒼。
幸好有窗前的竹子,作為陪伴,見證師者的蒼蒼年華。
這首詩詞以描繪峴山的景色為主題,通過山峰的突兀和高聳來表現其壯麗的景色。詩人游覽山峰,欣賞鐵石鳳凰,感嘆自己的體力不支,只能隨著木制羊車離去。同時,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和追求自由飛翔的渴望。最后,詩人以窗前的竹子作為師者的陪伴,表達了對師長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整首詩詞描繪了山峰的壯美景色和詩人游覽的心境,展現了宋代文人對自然景觀的熱愛和追求自由心靈的渴望。同時,通過與師長的親密關系,也表達了對師長敬重和師道的頌揚。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山水之美,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園詩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