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 / 作者:陳與義 |
紗巾竹杖過荒陂,滿面東風二月時。
世事紛紛人老易,春陰漠漠絮飛遲。
士衡去國三間屋,子美登臺七字詩。
草繞天西青不盡,故園歸計入支頤。
|
|
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解釋: 《寓居劉倉廨中晚步過鄭倉臺上》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紗巾竹杖過荒陂,
滿面東風二月時。
世事紛紛人老易,
春陰漠漠絮飛遲。
士衡去國三間屋,
子美登臺七字詩。
草繞天西青不盡,
故園歸計入支頤。
詩詞的中文譯文:
披著紗巾,手持竹杖,我經(jīng)過一片荒涼的池塘,
滿面是二月東風的微笑。
紛繁的世事使人漸漸老去,
春天的陰影中飄落的絮花飛舞得緩慢。
士衡離開了故國,住進了三間簡陋的屋子,
子美登上了鄭倉臺,創(chuàng)作了一首只有七個字的詩。
青草繞天地延伸得無盡無盡,
我將回歸故園,靜靜地享受晚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陳與義在晚年時的生活情景和內(nèi)心感受。作者身著紗巾,手持竹杖,獨自行走在一片荒涼的池塘旁。二月的東風吹拂著他的面龐,給他帶來了春天的氣息和溫暖。然而,作者在感嘆著世事的紛擾,人們老去和變遷的容易。
詩中提到了士衡和子美,士衡離開了故國,過著簡樸的生活,而子美則在鄭倉臺上創(chuàng)作了一首只有七個字的詩。這兩個人物的對比,表達了不同命運和境遇下的人生態(tài)度。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和歸隱的決心。青草繞天地無盡無盡,那是故園的景色,作者將以寧靜的心態(tài)回歸故園,過上安詳?shù)耐砟晟睢?br/> 這首詩通過平淡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感慨,以及對歸隱和故園回憶的思念之情。詩中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繪,給人以寧靜、淡泊和安詳?shù)母杏X,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心靈自由與寧靜的思想傾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