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 / 作者:白居易 |
前年題名處,今日看花來。
一作蕓香吏,三見牡丹開。
豈獨花堪惜,方知老暗催。
何況尋花伴,東都去未回。
詎知紅芳側,春盡思悠哉。
|
|
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解釋:
《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白居易在西明寺觀賞牡丹花時,懷念與好友元九一起賞花的往事,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友情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前年題名處,今日看花來。
一作蕓香吏,三見牡丹開。
豈獨花堪惜,方知老暗催。
何況尋花伴,東都去未回。
詎知紅芳側,春盡思悠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牡丹花作為意象,抒發了詩人對光陰流逝和友情的感傷之情。
詩的開頭,詩人提到了"前年題名處",指的是他與元九共同參加科舉考試,并在前年得到了一定的成就。而現在的"今日看花來",則是他在西明寺再次欣賞牡丹花的時刻。這種以花為背景,以人情為主題的手法,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表達。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自己曾經的官職"蕓香吏",這是指他曾經擔任過的一個官職。"三見牡丹開"表示他已經多次見證了牡丹花的盛開,意味著他已經經歷了多年的時光。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光陰流逝的感慨。他說:"豈獨花堪惜,方知老暗催",意味著只有當花朵凋謝時,才會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年齡在不斷增長。他進一步表達了對友情和別離的思念:"何況尋花伴,東都去未回",指的是好友元九已經離開東都(指長安)而未歸。最后一句"詎知紅芳側,春盡思悠哉",表示即使春天的花朵凋謝,但對友情的思念依然持續。
整首詩通過牡丹花的盛開和凋謝,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友情逝去的感慨。詩人以牡丹花為媒介,抒發了自己對友情的思念和對時光的無情感慨,展示了唐代文人豪放灑脫的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