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馬廳獨宿 / 作者:白居易 |
荒涼滿庭草,偃亞侵檐竹。
府吏下廳簾,家僮開被襆.
數聲城上漏,一點窗間燭。
官曹冷似冰,誰肯來同宿。
|
|
司馬廳獨宿解釋:
《司馬廳獨宿》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荒涼滿庭草,
偃亞侵檐竹。
府吏下廳簾,
家僮開被襆。
數聲城上漏,
一點窗間燭。
官曹冷似冰,
誰肯來同宿。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白居易在司馬廳獨自一人過夜的情景。司馬廳內景象凄涼,庭院里長滿了草,竹子倒垂著侵入廳內。官府的吏員已經閉簾下廳,家中的仆人打開了被帷。城上的漏水發出幾聲滴答聲,窗戶間只有一點微弱的燭光。官府的辦公場所冷冷清清,就像冰一樣冷,沒有人愿意與他一起過夜。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文字描繪了一個荒涼冷清的夜晚場景,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現了作者的孤獨和寂寞。草長滿庭院,竹子侵入廳內,形象地表達了司馬廳的荒涼景象。府吏下廳簾,家僮開被襆,說明了他們已經入睡,只有白居易一個人獨宿。數聲城上漏和一點窗間燭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夜晚的寂靜和冷清。最后兩句"官曹冷似冰,誰肯來同宿"表達了作者的寂寞和無人相伴的心情。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述了作者在司馬廳的孤獨夜晚,通過對環境和心理狀態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無奈。在唐代社會中,官場中的寂寞和孤獨是常見的現象,而這首詩詞則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將這種孤獨感傳達給讀者。作者通過描繪荒涼的庭院、冷清的官府和寂靜的夜晚,以及自己的獨宿狀態,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無人相伴的心境。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了一個凄涼的景象,通過簡潔而有力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在孤獨中的苦悶和思索。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人情冷暖的敏感洞察力,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在官場中的孤獨和無奈,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