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滂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范滂(137~169)字孟博東漢時汝南征羌人。年少時即以清高節操為眾人敬服舉孝廉、光祿四行(敦厚、質樸、遜讓、節儉)。范磅平時切實踐履及其為官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時冀州饑荒盜賊群起滂為清詔使守令聞滂至自知罪責難逃解官印而去。凡滂舉奏眾皆無所議論。后遷光祿勳主事尚書以滂所劾奏特多疑其有私故滂知無用武之地辭官而去。太守宗資聞其名請滂輔政。滂在職嚴整疾惡凡行有違孝悌、不符仁義者皆斥逐有長才而出身低者亦予提拔。滂之大公無私反為怨者指其所用均為「范黨」因而下獄。獲釋后南歸。靈帝建寧二年(169)詔下急捕滂等人督郵吳導至縣不忍拘之自閉于館而泣滂聞之即自詣獄慷慨就義;時年三十三歲。 東漢二次黨錮之禍中所謂「黨人」多出身禮法世家品德高尚學問淵博之士不僅為時人所敬重一言一行更對士子影響深遠。東漢后期朝政腐敗范滂力挽狂瀾以正政風為世人推崇備至譽為「海內謇諤范孟博」。滂亦名列郭忝(林宗)等「八顧」之一喻其能以德行引導人;其救世匡惡、臨難不茍免之襟懷及義無反顧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在當時益顯不可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