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大巧若拙的意思是說最精巧的藝匠創作的器物渾然天成表面看來反覺樸拙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五章。根據老子學說「自然」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價值凡是能順物之性因其自然而從事結果必然美善。反之如果以人為矯作殘害事物的自然本性結果反而顯得丑陋。因此真正精良的藝師懂得適物之性的道理在創制器物之時能根據材質的顏色、形狀、自然條件巧手天成不著痕跡所以表現出器物自然的風貌看似樸拙其實正是技藝精湛。 「大巧若拙」也可說是從老子所主張的「正言若反」與「相反相成」的原理發展而來。根據老子學說對立相反的事物、關系、性質與觀念無不可相倚互補相待而成。所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率皆如此。同時就一對相反的概念甲乙來說甲的極致就是乙因此發揮甲(正言)的意義到極致就相同于乙(反言)。這里「巧」與「拙」是對立相反的概念前者指人工精巧后者指自然樸拙根據「正言若反」的原理便可得到「巧的極致(大巧)就是拙」的原則。準此原理老子還提出「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直若屈」、「大辯若訥」、「明道若昧」(參見「明道若昧」)等原則。莊子也根據這個原理在〔胠篋篇〕解釋「大巧若拙」的意義。莊子認為真正高明的巧匠必然出現在極其樸拙的環境:「毀絕鈎繩而棄規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弧挂馑际钦f廢棄所有器物測量與制作的工具折斷最精良藝匠的手指那么天下才開始真正有技藝高明的人?;蛟S有人會說莊子這種解說(毀滅人為、歸于樸拙才是巧藝之始)與老子正言若反的思想(至巧為拙)不盡相同不過莊子的解說正符合老子「反璞歸真」的思想當可算是「正言若反」原理的一種形式。
大巧若拙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具有大智慧的人深藏不露其外表給人的感覺像是很笨拙的樣子。《老子.第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p>
大巧若拙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成語詞典版
1:修訂本參考資料:具有大智慧的人深藏不露其外表給人的感覺像是很笨拙的樣子。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