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1: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實避宋英宗諱改為敦頤;道州營道人。曾歷任縣主簿、縣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軍等職;神宗熙寧六年病逝享年五十七歲諡元稱元公理宗時縱祀孔廟。其主要著作為〔太極圖說〕、〔易通〕等學者稱濂溪先生。 濂溪年十五偕母入京師依舅父龍圖閣直學士鄭向;仁宗景佑三年(1036)濂溪年二十鄭向依例應蔭子乃奏補濂溪為將作監主簿后調洪州分寧縣主簿。時有獄久未決濂溪至一訊立辨邑人驚其治績謂:「老吏不如也。」 仁宗嘉佑元年(1056)濂溪年四十轉任太子中舍簽書署合州判官事十一月至合州視事;嘉佑五年解職還京師在蜀凡五年。六年濂溪年四十五遷調國子博士通判盧州道出江左愛廬山名勝乃筑室溪上名其室為濂溪書堂。英宗治平四年(1067)遷永州通判后遷朝奉郎、尚書駕部員外郎、攝邵州事;轉任廣南東路轉運判官提點廣南東路刑獄;旋以疾求知南康軍;熙寧五年(1072)定居廬山所筑草堂;翌年病卒。 濂溪入仕均在基層擔任公職仕途并不顯達;唯在職時均能不憚勞苦盡心職事發奸除弊不遺余力。 濂溪的著作主要為〔太極圖說〕與〔易通〕;程門傳本將〔易通〕稱為〔通書〕其內容兼有儒、道兩家色彩。〔太極圖說〕概括說明了濂溪的宇宙生成論、萬物化生論及人性論。他的宇宙生成論是說明宇宙由無而為有有生于無的唯心論;指出自無極而為太極從太極的動靜中產生陰陽形成兩儀其中無極是最根本的太極、陰陽、天地、五行都是由此派生的。 濂溪從以上的宇宙生成論又演化出萬物化生論;指出天地從太極中分出萬物又從天地中分出由于天地間陰陽二氣與五行之精發生巧妙的凝合、交感而化生了萬物。 在變化無窮的萬物中人得天地之秀而為萬物之靈。有了形就有神五行之性感于外物而動呈現出善與惡遂形成了錯綜紛雜的萬事。唯有圣人能符合易道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定出了中正仁義的規范使人遵循。 朱熹指出:「濂溪所著〔易通〕全書共四十章二千六百零一字大抵推一理、二氣、五行之分合以紀綱道體之精微。至論所以入德之方經世之具又皆親切簡要不為空言。顧其宏綱大用既非秦、漢以來諸儒所及而其條理之密意味之深又非今世學者所能驟而窺也。」 濂溪的宇宙論中以「誠」為宇宙的中心 圣人之根本;「神」則是「誠」的作用。「誠」又是太極所派生的德性通乎萬物和性命之中。 濂溪論性認為人性有剛、柔、善、惡、中五品;其中剛柔又與善惡相結合成為剛善、柔善、剛惡、柔惡及中仍為五品。質言之則仍為善、惡、中三品;三品中「中」為最高的善。 濂溪在〔易通〕中所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是引自〔易傳〕所以把「易」看作是性命之源。而所謂「易」就是指天地之間陰陽交錯二氣五行化生萬物所以他的性論與他的宇宙論是一貫的他的性論又與道德論、教育論互相聯系。 濂溪的道德論其中心就是誠是圣人之本五常之本自行之原;所抒發的是〔中庸〕的道理但卻賦以新義。濂溪的道德論中也強調禮樂的教化作用這是使道德論與教育論相聯系。在教育論中又主張樹立師道強調師友輔導的重要。 濂溪的政治論認為圣人或執政者要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民;主張圣人或執政者要「明通公溥」、「明慎用刑」、「無欲去私」。 濂溪的理學思想經過其弟子程顥、程頤之發揮朱熹的詮釋張栻、胡宏等后儒之尊信、推崇、鼓吹奠定了他「理學開山」、「道學宗主」的地位。
周敦頤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公元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營道(今湖南省道縣)人。著《太極圖說》及《通書》為宋理學之開山祖二程皆其弟子世稱濂溪先生卒諡元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