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思辨即純粹思考英文字源于拉丁文Speculari意為反省、探詢及發(fā)微探隱。就哲學而言思辨的一個解釋是心靈思考其本身或精神方面即先驗的直觀;另一說是抽象的論述;再一種解釋是借助概念進行理論性思維以理解各個范疇的整體。 思辨原是指出現(xiàn)于邏輯思維過程中接近完成的階段。后來固定用于哲學、科學以及數(shù)學里明顯表現(xiàn)于理性主義(rationalism)中。理性主義以為理性是人類最基礎最可靠的思辨能力以求真知。知識來源并不依賴感官經(jīng)驗只有理性才能提供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可靠知識。十七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René Descartes 1596~1650)認為理性本身所固有的「天生觀念」(Innate Ideas)乃是知識的泉源真理的標準亦是清楚而明晰的觀念。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Benedict Spinoza 1632~1677)認為只有排拒感官認知通過理性的直觀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獲得真確的觀念。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G.W. Leibniz 1646~1716)提「天賦原則」否認知識的客觀因素否定知識來自感覺經(jīng)驗認為只有經(jīng)由理性的推理才是普遍的和必然的知識。 在德國哲學中思辨發(fā)展到顛峰狀態(tài)。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認為思辨是在純粹理性的亦即沒有經(jīng)驗對象的范圍內進行的哲學推論理性是最高的認識能力能把經(jīng)由感官所得到的知識綜合成最完整的體系。理性又以絕對的統(tǒng)一體即先驗理念(世界理念、靈魂理念、上帝理念)為對象除了時空直觀形式和十二范疇(康德把邏輯判斷分為十二個部門每一部門都與人類理解的一種功能相對應)外沒有其他的認識工具能讓理性把握絕對的統(tǒng)一體。費希特(J.G. Fichte 1762~1814)認為「自我」(Ego)是唯一的實在(Reality)不但是理性同時也是純粹抽象的思維主體。黑格爾(G.W.F. Hegel 1770~1831)視思辨的哲學推論與自己的哲學方法相同并且認為思辨是從純粹概念辯證推出客體;并繼康德、菲希特之后提出「絕對精神」(The Absolute Spirit)為宇宙的本質和萬事萬物的實體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處于變動發(fā)展過程中的主體。「絕對精神」的發(fā)展過程經(jīng)歷了邏輯階段、自然階段、精神階段。這三個階段就是主體「絕對精神」產生自身、發(fā)展自身、回歸自身的過程。「絕對精神」既是客體又是主體既是存在又是思維所以本質上黑格爾哲學是一種典型的思辨哲學。
思辨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思考辨析。 【造句】他聰明伶俐思辨能力很強。
思辨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思考辨析。如:「他聰明靈敏思辨能力很強。」純粹的思維。即不依實際經(jīng)驗作思考而從事于形式、范疇、關系的掌握與推究。不以外界事物為思考的對象而以心為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