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大昕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錢大昕(1728~1804)字曉徵一字及之號辛楣又號竹汀居士江蘇嘉定人;為清代經史名家及教育家。自幼受父、祖啟迪刻苦善學肄業于紫陽書院。二十四歲于乾隆南巡時獻賦入選再試特賜舉人授內閣中書學習行走。二十七歲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歷升至翰林院侍讀學士、詹事府少詹事先后奉旨參與[熱河志]、[續文獻通考]、[續通志]、[一統志]等書的纂修工作。又累次出任山東、湖南、浙江、河南主考官后又提督廣東學政乾隆四十年(1775)退休后先后應聘出任江寧鍾山、太倉州婁東及蘇州紫陽書院的院長。總計錢大昕一生供職翰林院二十余年歸里后主持書院三十年一直從事編纂、主考、學政和書院等教育工作畢生鉆研及倡導經史之學。 錢大昕的學術成就體現在長年積累的讀書筆記、序跋、書信、答問及其他文字最后集結為兩部綜合性的著作:其一是[十駕齋養新錄]采筆記形式從二十歲開始每當讀書有心得就寫成札記積累五十年后仿顧炎武[日知錄]體例而編成一書內容精深但不涉及經世實務。其二是[潛研堂文集]系詩文集雖是隨意抒寫仍避免空泛浮詞力求字字有據貫穿經史。 在學術思想上有關經學的精辟論述側重于小學方面散見于上述二書。大昕推崇顧炎武、閻若璩等認為訓詁必依漢儒以得義理之真。他不墨守注疏也肯定宋儒能力圖矯正「學究專己守殘之陋」但卻反對「元、明以來學者空談名理不復從事訓詁、制度、象數張口茫如」之敷衍附會。對文字、聲韻、訓詁學都有貢獻也重視史學經、史并尊反對「陋史而榮經」的看法不贊成元、明講經者貶低史學指出[尚書]、[春秋]就是史家的權輿而且[史記]、[漢書]的文章可與六經并傳而無愧。又認為寫歷史應著重記載的全面和真實可靠不需學春秋筆法及褒貶人物故他將大多精力用在訂正史籍的訛誤補充應有的史實闡明疑難溝通史料間的聯系使其條理貫串便于閱讀;代表作為[廿二史考異]。他自作官后就專攻歷朝正史一有心得就寫成札記累積數十年后于七十歲時全書才得以出版較同時期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及趙翼的[廿二史札記]二本巨著更為深入且能旁徵博采尤以宋、遼、金、元四史的研究最能超越同輩。段玉裁稱譽本書的成就說:「凡文字、音韻、訓詁之精微地理之沿革歷代官制之體例氏族之流派古人姓字、里居、官爵、事實、年齒之紛繁古今石刻畫篆隸可訂六書故實可裨史傳者以及古九章算術自漢迄今中西歷法無不了如指掌。」由上可知錢大昕學術之博大精深。析言之約有四端值得推崇:其一音韻學方面認識到「聲音與時變易」的規律深入探討古音提出聲紐「古無輕唇音」及「古無舌上音」的卓越見解如今已被聲韻學家視為定論。其二認為史家當討論輿地、官制、氏族三端藉以展開對歷代正史的綜合考校如[廿二史考異]中對歷代[地理志]有大量考訂并將歷代官制稱謂分析入微又重視譜牒之學用以考訂正史匯集不同時代同姓名、同號的人以供參考。其三擴大金石的收藏與考史相結合認為金石之學與經史相表里將史料從書本擴大到實物考古資料。其四為了讀通歷代史志刻苦學習數學、天文等自然科學說出「中法之絀于歐邏巴也由于儒者之不知數也」具有實事求是、力求創新的精神。 錢大昕不但終身從事經史研究與教育工作并且具有學不厭的精神對于史料的考訂特具貢獻對于若干學科也有開創之功著述精勤尤值得稱賞。
錢大昕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人名。(公元1728~1804)字曉徵又字辛楣號竹汀清江蘇嘉定人乾隆進士;博通群籍綜貫六藝詩文為吳中七子冠歷主鐘山、婁東、紫陽諸書院講席著有《廿二史考異》、《十駕齋養新錄》、《元史藝文志》、《潛研堂集》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