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刑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八刑指與孝、悌、睦、婣、任、恤、忠、和等八行相悖之行為。據〔續資治通監長編拾補〕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三月甲辰詔以八行取士。八刑則反八行而麗于罪各以其罪名之。如諸謀反、謀叛、謀大逆及大不恭、詆訕宗廟、指斥乘輿為不忠之刑;惡逆詛罵告言祖父母、父母別籍、黑財供養有闕、居喪作樂自娶、釋服匿哀為不孝之刑;不恭其兄、不友其弟、姊妹叔嫂相犯罪杖為不悌之刑;殺人略人放火強奸盜、若竊盜及不道為不和之刑;謀殺及略、賣緦麻以上親毆大功尊小功尊屬若內亂為不睦之刑;訕罵告言外祖父母、與外婣有服親同母異父親若妻之尊屬相犯、至徒違律為婚停妻取妻、若無罪出妻。為不婣之刑;毆受業師、犯學友、至徒應相隱而輒告言為不任之刑;詐欺取財、罪杖告囑、耆鄰保伍有所規求、避免或告事不干己為不恤之刑;諸士有犯不忠、不孝、不悌、不和終身不齒不得入學;不睦十年;不婣八年;不任五年;不恤三年。能改過自新不犯罪而行之實耆鄰保任申縣縣令、佐審準入學。在學一年又不犯第三等罰準齒放諸生之列。
八刑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周代法制中的八種刑法。《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黃鍾調起五音以正法律馭民八刑克平以律為名取中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