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則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八則系由大宰制定并掌握治理京畿之內(nèi)采邑的通法典出〔周禮〕〔周禮.天官.大宰〕云:「(大宰)以八則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馭其神;二曰法則以馭其官;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四曰祿位以馭其士;五曰賦貢以馭其用;六曰禮俗以馭其民;七曰刑賞以馭其威;八曰田役以馭其眾。」鄭玄〔注〕云:「都之所居曰鄙。則亦法也。典、法、則所用異異其名也。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同、召、毛、聃、畢、原之屬在畿內(nèi)者。祭祀其先君、社稷、五祀。法則其官之制度。廢猶退也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若今月奉也。位爵次也。賦口率出泉也。貢功也九職之功所稅也。禮俗婚姻、喪紀(jì)舊所行也。」 為了讀者方便起見將〔周禮〕原文語譯作:「大宰用八則來治理采邑都鄙。第一是祭祀用以供奉神只;第二是法則用以統(tǒng)御所屬官員;第三是廢置用以督促官吏;第四是祿位用以導(dǎo)引學(xué)士;第五是賦貢用以調(diào)節(jié)財用;第六是禮俗用以教化百姓;第七是刑賞用以樹立威儀;第八是田役用以適時使用民力。」 「禮俗」分為二事:禮謂吉兇之禮即大司徒十二教陽禮教讓陰禮教親之等。俗謂土地所習(xí)與「禮」不同而不必變革者即十二教之「以俗教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