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調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2:音樂術語。在主音音樂中把樂曲從一個調移到另一個調這種調與調之間的轉換過程稱為轉調。許多主音音樂的作品都使用轉調的技巧來增添樂曲與和聲的變化趣味。最簡單的轉調是從C大調(主調)轉到G大調(屬調)然后再回到主調。有些長而大的樂曲會使用更多的調及曲折的轉調過程來增添其聲勢與動力。總之轉調使得西方的主音音樂系統能完全發揮其12個大調和12個小調的力量與功能。從巴洛克時期到古典時期許多重要的音樂家如巴赫(J. S. Bach 1685-1750)、貝多芬(L. van Beethoven 1770-1827)等不但展示出具有個人特色的轉調法同時對轉調技巧的探索及建立有極大的貢獻。轉調的方法是使用樞軸和弦(Pivot Chord)這和弦不但在原調中占有一定份量同時也和新調有關系例如從C大調轉至G大調(看下面譜例)普通一般轉調都需要經過至少有一樂句長的和弦轉入時段來完成轉入新調后用正格終止來提示出從原調至新調的完整變化。所謂立刻轉調(Intermediate Modulation)或假轉調(False Modulation)是從原調經過一樂句的轉調又立刻回原調。從主調轉到屬調或下屬調及關系大小調的轉調法稱為近系轉調。這是最通用轉調法也是奏鳴曲式尤其是在呈示部中的主要原則之一。遠系轉調過程較為復雜要應用一個緊接一個不同的樞軸和弦經過幾個其他調才達到目的調。這種連續式的使用暫時轉調(Transient Modulation)或經過轉調(Passing Modulation)而達到目的的轉調法又稱為模進(Sequence)轉調法。巴洛克時期的鍵盤幻想曲和古典時期的奏鳴曲都可找到許多遠系轉調例子。舒伯特(F. Schubert 1797-1828)尤其善于遠系轉調他的藝術歌曲及交響曲之轉調技巧極為精巧高妙。十九世紀的作曲家如華格納(R. Wagner 1813-1883)、李斯特(F. Lizst 1811-1886)、法朗克(C. Franck 1822- 1890)、布魯克納(A. Bruckner 1824-1896)常用半音階轉調法(Chromatic Modulation)。半音階轉調的大量應用也使到主調的識別越來越弱后來導至無調性音樂觀念的產生。
轉調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音樂進行時從某調轉變成另一調。可豐富樂曲的表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