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所謂「中立」是指人或團體(如政府、國家)對某些議題、事件、政策或制度采取不偏袒的立場。 在教育領域中有關「中立」的議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第一有些自由派的學者主張政府行政單位、學校行政機構乃至教師應在道德、宗教信仰、政治等富爭議性的事項上保持中立的立場。第二在教育研究上當研究工作者在做實徵性研究時應對研究的對象保持中立的態度。 所謂「對具爭議性的事項持中立的立場」主要指下列的作法:(1)對具爭議性的事項(如可否施行安樂死)不表示任何意見即是不介入的作法; (2)對具爭議性的事端做公平而全面性的介紹不偏袒任何一方特定的意見; (3)對具爭議性的事項不采行任何行動以免有利于任何一方; (4)對有關爭議性事項的不同見解和立場采取兼容并蓄的態度或作法。有些學者指出對具爭議性的事項保持中立根本就是一種神話因為不管我們采取上述作法中的任何一項都一定會偏頗于持某一特定立場的人。如我們將有關某一議題的正反雙方的論證公平的臚列出供學生參考并希望學生能自行決定自己的立場但若這正反意見中有一方是比較成熟或媒體曝光率比較高的就有偏袒一方的可能。 當教育學做為社會科學的一支時教育研究工作者會要求自己對研究對象采行價值中立的態度即不對研究對象預先設下價值判斷。有許多學者認為這種要求是建立在「事實」與「價值」可以截然畫分的預設下但實際上這種預設可能有問題因為在人類活動中「事實」和「價值」是一體兩面兩者不可能清楚的區分。有些主張研究者可以持中立態度的人則辯稱所謂研究者的中立是指在研究者收集與處理資料的階段所保持的中立至于研究者在選擇研究題目及做結論時是不可能保持中立的。
中立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處于對立的兩方之間不傾向任何一方。 【造句】對于這件事我們還是保持中立不宜插手。
中立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居中站立。《大戴禮記.保傅》:「故成王中立而聽朝則四圣維之。」《宋史.卷一三八.樂志十三》:「圣子中立臣工四環。」處于對立的各方之間不傾向任何一方。《國語.晉語二》:「吾秉君以殺太子吾不忍;通復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文明小史.第三五回》:「現在俄日打仗的事我們守定中立那里容得插手?」獨立自主。《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單于死昆莫乃率其眾遠徙中立不肯朝會匈奴。」意志堅屹不搖。明.徐渭《繡襦記.第四一出》:「爾李氏狎邪而白堅貞之志波靡而勵中立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