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陀螺又名獨樂、地靈而臺語稱為干樂。在宋朝又稱為千千當時是以象牙制成直徑約四寸中間以鐵釘插入留下寸許長度玩時以手轉動鐵釘使之立在盤上旋轉勝負就以旋轉時間的長短判定宋室宮女以此排遣寂寞。明朝時期才出現陀螺的名稱在民間成為兒童的玩具之一。〔帝京景物略〕記載楊柳兒活抽陀螺即是指在楊柳樹開始復蘇的季節里玩抽陀螺的游戲。這是一種以木頭制成形狀和空鐘相似實心無柄玩時將繩索纏繞住陀螺急甩出去再抽回來落地之后就會在地上旋轉當轉動的速度減慢將要停止時用小鞭子抽打使它能夠繼續旋轉。民國初年曾一度流行于市民之間但常因圍觀者眾多以致阻礙交通造成困擾只好出動警察取締或沒收玩具或帶回處罰經過一番波折這種游戲的風氣逐漸消沈。 陀螺的大小不一小至如指頭大至百公斤都有形狀上也不一致由圓形、橢圓形到圓錐形等等均有。制作時因材料的不同而有鐵陀螺、木陀螺、塑膠陀螺、竹陀螺以及其他材質所制成不論空心或實心均可。通常最普遍使用的以木陀螺居多木材的選擇可以有蕃石榴、樟木、龍眼木、九芎木等種類的樹干尤其質地較堅硬不易龜裂的最為理想。 鐵釘的選擇依照需要的功能使用不同形狀其中以針形釘容易在地上旋轉三角形的斧頭釘適合用來劈打別人陀螺而菱形的劍釘則兼具前述兩者的功能。 繩子是打陀螺的重要工具以結實且不易滑動為原則。粗紗棉線為理想的繩子麻繩亦適合使用時須在繩端打結或系上打孔的古錢以防滑手。 陀螺的抽動方法有兩種。在繞上線之后彎身水平的向前拋出再拉回這種水平抽法是入門的功夫。另一種則是垂直抽法由上而下拋出陀螺使之在地上旋轉其難度較高。通常木陀螺的游戲有畫圈圈和分邊玩法。前者在地上畫一直徑約一尺的圓參加的人將自己陀螺打進圈內轉出圈外未倒者為活若未出圈外前停止則死當在圈內旋轉未停止前可用繩子將其勾出如繼續旋轉也算活。死的陀螺需接受別人的釘擊。另一種分邊玩法則是兩邊之人輪流將陀螺打在地上不會轉的就由對方下一位出場者釘擊。此外鐵陀螺則是利用草蓆或紙盒打在上面令其相互碰撞被撞出者為輸。 在臺灣的大溪鎮極力地倡導打陀螺運動并改良加大抽打者需具備強大臂力與純熟的技巧如今已成為當地一大觀光特色。
陀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一種木頭制的圓錐形玩具。下端有鐵尖圍繞上繩子后急甩出去落地后就能在地上直立旋轉。 【造句】王先生是玩大陀螺的能手每次表演總吸引大批人潮圍觀。 ◎
陀螺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一種木頭制的圓錐形玩具。下端有鐵尖繞上繩子急甩出去落地后就能在地上直立旋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