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結構模式 解釋技巧(interpretation) 釋卷 陽儒陰釋 釋迦果 無罪開釋 釋出 考釋 解疑釋結 獲釋 奠雁 奠安 奠酹 奠酒 不忍釋手 拜奠 設奠 解甲釋兵 煥然冰釋 消愁釋悶 冰消凍釋 消愁釋憒 解兵釋甲 冰解凍釋 杯酒釋兵權 供奠 奠立 詮釋學 稀釋劑 冰釋 保釋 釋迦 經傳釋詞 經典釋文 釋名 奠基 奠定 闡釋 釋然 祭奠 解釋 詮釋 注釋 稀釋 釋放 祖奠 消釋 釋教 釋懷 釋奠 釋菜 評釋 心凝形釋 如釋重負 遣奠 手不釋卷 釋子 釋義 釋疑 釋言 釋文 釋提桓因 釋手 釋氏 釋生取義 釋門 釋例 釋老 釋口 釋家 釋迦牟尼 釋褐 釋憾 釋典 釋藏 釋部 隸釋 澆奠 路奠 愛不忍釋 饋奠 開釋 渙然冰釋 不釋 帝釋天 凍解冰釋 愛不釋手 依土釋 分釋 儒釋道 儒釋 剝奠 保釋金 假釋 剖釋
1:《禮記.卷六》、《通典.卷一百四十六》。
2:儀式。周朝(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時凡始入學之貴族子弟必先祭祀先師先圣;在學者于春、秋、冬三季必舉行祭祀先師先圣此種祭祀稱為釋奠。周朝釋奠時學士們舞六代大舞天子親臨巡視。自漢(公元前206~公元220)至今釋奠對象以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97)為主皆用雅樂舞并以六佾為之。古時舞者為太常寺中文武二舞郎或一般良家子弟被徵召充任文武二舞之舞者。此風延至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