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信仰」一詞有兩個意義:一是指人對超自然事物(如上帝、神)所持有的完全信任、完全依賴的態度或信念;二是指一種認知的狀態或行動(act)藉由這種狀態或行動人可以去認識超自然事物。 信仰本是在討論宗教問題中所使用的名詞但晚近也運用到政治的討論中。 在宗教的討論中基督教神學家如圣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Aquinas 1225~1274)認為信仰的產生是上帝的神恩(divine grace)作用在人的心靈上使人可以運用意志(will)去命令知性(the intellect)透過選擇的行動自愿地去接受上帝所揭露的真理(divine truth)。近代的實用主義哲學家詹姆斯(W. James 1842~1910)也認為信仰的產生是人類意志驅動的結果由于意志的作用使得人可以藉行動(acting)來了解實存(reality)信仰對象(如上帝)的認識必須先由人有了信仰肯定信仰對象的存在故從這個角度說信仰是知識來源的一種。這和科學知識不同;科學知識的產生是人認識外在已存客觀事物的結果人不需先運用意志力去肯定外在事物的存在。 有些哲學家認為信仰和理性(reason)是兩個彼此互不相干的領域;換言之信仰是非理性的。但這樣的看法并不為另外的一些哲學家所接受;他們認為信仰并不是非理性或任意的人之所以有信仰總是有理由的既然如此就不得視信仰為非理性。
信仰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信仰的行為。 【造句】宗教信仰 2: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為信服和尊崇并引以為言行的榜樣或指南。 【造句】信仰宗教、信仰真理
信仰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信服敬慕。如:「國人都衷心信仰孔孟思想。」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的極度信服和敬慕。如:「宗教信仰的自由是憲法保障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