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武當山古稱磣上山又名太和山、大岳山、仙室山。道教名山重鎮七十二福地之一。在湖北均縣境內。北通秦嶺南接巴山方圓四百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等風景勝跡。主峰天柱峰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峰奇谷險洞室幽邃。道書謂真武大帝在此修煉四十二年后功成飛升故此敬奉玄天真武上帝并謂「非真武不足以當之」稱武當派名武當山。歷代的道教名流如周之尹喜、東漢陰長生、晉謝允、唐呂純陽、五代宋初陳搏、宋寂然子、元張守清。據傳明張三豐在此結廬修道時觀察喜鵲與蛇嬉斗的動作發展為動靜結合的太極十三式。明弘治年間(1488~1505)武當山紫霄宮第八代宗師張守性將太極十三式與華陀五禽圖結合發展成為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人二十二式因純用內功故稱內家拳為武當道士世代相傳名揚海內外。據〔大岳太和山志〕載唐貞觀年間(627~649)均州守姚簡建五龍祠為山中最早的道觀。宋元時曾多次增建開拓元末多毀于兵火。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敕封「真武之靈藏著隱方之位」。九成宗大德八年(1304)封為「武當福地」。明嘉靖皇帝封為「治世玄岳」。明成祖加封「大岳太和山」并于永樂十一年(1413)詔令侍郎郭璡、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大興土木役使三十多萬軍工民匠耗時七年許建成凈樂、迎思、遇真、玉虛、紫霄、五龍、南巖、太和等八宮元和、復真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以及七十公里石道、三十九橋、十二亭。計有三十三個大建筑群殿宇二萬多間。其中金殿和真武等神像全系銅鑄外鎏赤金最為聞名。現代所保存的多屬明初的建筑體系主要建筑凡有金殿:太和、南巖、紫霄、五龍、遇真、玉虛六宮復真、元和二觀以及磨針井、玄岳門等。各類神像、法器、經籍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是中國聞名的道教勝地。
武當山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山名。位于湖北省均縣南一百里為大巴山北脈最高峰稱「天柱峰」。昔真武嘗修道于此明永樂中尊真武為帝故稱此山為「泰岳」。晉謝允嘗棄羅邑宰隱修于此自稱謝羅因此又稱為「謝羅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