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至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五至指志、詩、禮、樂、哀五者是愛民之君王所必須達到的五項標準。語出〔禮記.孔子閑居〕:「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灌嵭捕Y記注疏〕認為:至是至于民;志是思意??追f達引申其義認為:若統治者居心都為民眾著想則從此而起的詩、禮、樂、哀無不與民眾的利害息息相關即謂之五至。王夫之〔禮記章句〕評說:「人君以四海萬民為一體經綸密運邇不泄遠不忘志之至也乃于其所志之中道全德備通乎情理而咸盡。故自得其好惡之正者則至乎詩矣;自其盡節文之宜者則至乎禮矣;自其調萬物之利者則至乎樂矣;自其極惻但之隱者則至乎哀矣;凡此四者之德并行互致交攝于所志之中無不盡善?!刮闹信浜厦献铀亩酥牡牧x旨說明詩、禮、樂、哀四者之涵義哀是哀矜的意思即孟子所謂「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志、詩、禮、樂、哀五者皆本乎一心其初雖非見聞之所能及然而志氣之發可以充塞天地而無所不至所以請之五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