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儒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世儒是王充在〔論衡〕中所稱宣揚天人感應的今文經學的儒生其層次還不如能撰文著書的文儒。〔論衡.書解〕說:「著作者為文儒說經者為世儒。」又說:「世儒業易為故世人學之多非事可析第故官廷設其位。」從文中可知王充看不起這種博士系統下的儒生因世儒的學問容易做吸引許多人在不急之務上區分等級并藉虛妄的言論得到利祿。不過這是王充個人看法社會大眾的評論標準卻相反如〔書解〕篇說:「文儒不若世儒世儒說圣人之經解賢者之傳義理廣博無不實見故在官常位;位最尊者為博士門徒聚眾招會千里身雖死亡學傳于后。」但實際上漢代儒生嚴守家法以鞏固利祿并不能發揮政治良心的作用;加上章句日繁令人皓首窮經而不可得如〔論衡.效力〕說:「王莽之時省五經章句皆為二十萬博士弟子郭路夜定舊說死于燭下。」可見在此學術風氣下求學已沒有目標及實用價值。但平心而論文儒與世儒同是宣揚圣人的理想雖然方式不同實質卻是一致的亦即都能對社會風俗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王充雖以看不起世儒以為不如文儒遠甚但在另一方面仍舊肯定世儒的價值如〔論衡.非韓〕說:「夫儒生禮義也。」又說:「儒生道官之吏也。」認為儒生在基本上是主張孔孟之道的知識分子藉以區別文吏;文吏是從事政治活動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一些知識分子事若沒有道的指導就會沒有原則、失去方向如〔程材〕篇說:「儒生治本文吏理末道本與事末比定尊卑之高下可得程矣。」即是在才能方面儒生崇高文吏卑下。又在道德氣節方面儒生也比文吏優越〔程材〕說:「儒生之性非能皆善也被服圣教日夜諷詠得圣人之操矣。」又說:「文吏幼則筆墨手習而行無篇章之誦不聞仁義之語。長大成吏舞文巧法循私為己勉赴權利。考事則受賄臨民則采漁處右則弄權幸上則賣將。……性非皆惡所習為者違圣教矣。」是說文吏缺少仁義道德的教育小則弄虛作假謀取名利人則權術傾軋作威作福。此外王充在〔非韓〕篇中而認為治國之道必須兼顧養德與養力文武張設德力俱足儒生的高尚道德乃是國家社會所必須的。
世儒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沒有特別的操守而見稱于世俗的儒者。《史記.卷二五.律書》:「豈與世儒闇于大較不權輕重猥云德化。」三國魏.曹植〈贈丁翼〉詩:「君子通大道無愿為世儒。」當世的學者。唐.柳宗元〈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門人世儒是以增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