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封泥又名泥封、一丸泥。古代的公私文牘在紙還沒有發明之前都用竹簡木牘再加一挖有槽孔之木塊以繩索穿連起來并將繩結放入槽內。在封發前加一丸軟泥于槽內并在軟泥上加蓋印章作為信驗以防私折。這種軟泥為特制之黏土牢固而不會開裂其作用與現代用火漆封緘相似。封泥流行于戰國至漢魏迨晉而后紙、帛盛行封泥之制漸廢。〔呂氏春秋.離俗覽〕云:「故民之于涂也若璽之于涂也抑之以方則方抑之以圓則圓」。〔列仙傳〕云:「以方回印封其戶。時人言得方回一丸泥門戶不可開」。〔北堂書鈔卷104.春秋緯〕云:「龍圖赤玉匣封泥如黃珠相似」。東漢少府屬官有守宮令一人掌帝用筆墨文具及尚書省財用諸物和封泥。古代使用封泥視官職地位尊卑有所區別如皇帝璽書用紫泥一般官鉥、私印皆用青泥。流傳至今之封泥大多為漢魏之物古鉥封泥則極為罕見。所見封泥皆正方形正面有印文背面有木紋及繩痕。近人吳熊取清吳式芬、陳介祺輯〔封泥考略〕近人周明泰輯〔續封泥考略〕、〔再續封泥考略〕三書中之封泥印本去其重復及損壞過甚者并刪去其考釋文字匯編而成〔封泥匯編〕計收周、秦、兩漢封泥1115枚為重要封泥參考譜錄。
封泥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古代以簡素傳遞信息為防止私自拆閱在繩結捆扎處以泥封緊并加蓋印章稱為「封泥」。 【造句】長沙馬王堆出土文物中貯物箱的綑繩上都有封泥。
封泥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古人未有紙時以簡素傳遞信息為防私拆在繩結開啟處以泥封緊加蓋印章故稱為「封泥」。其殘存者對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頗有助益如馬王堆一號墓「軑侯家丞」封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