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序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書
1:脫序原文又寫為anomy中文亦有無律、迷亂、病態等譯詞其希臘文原義為無法律狀態。在社會學則指一種社會的無秩序、無規范狀況;也就是說規制人們社會行為的規范(norm)由于社會迅速而劇烈的變遷不再有規范的效力叫脫序或迷亂。此語與疏離(alienation)相同介于社會結構與個人的社會行為之間用以說明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最早將這個名詞用于社會學者為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Emile Durkheim)。他在〔自殺論〕(Suicide 1897)一書中認為人們只有在欲望水準與實現欲望的手段平衡時才會感到真正幸福。但欲望若不加抑制將會無限地擴大和升高而社會能滿足欲望的資源總是有限(因無限的資源不會成為欲望的對象)。為了應付因無法達到欲望以致產生不幸的問題社會乃從限制欲望的升高著手加強社會規范只允許某些欲望(依階級、身分之差異)有實現的機會。沒有機會達成的事先予以有效抑制使之不會成為個人欲望。脫序或迷亂乃指這種抑制作用失效以致欲望有如脫繮之馬從而自殺等不幸事件隨之增加。由于自殺乃基督教所禁止的有罪行為因此這種理論也可以說是從社會結構說明社會現象的方法成為偏差行為的社會學解釋的濫觴。 在美國涂爾干的迷亂論為墨頓(R.K. Merton)繼承并加以發揚光大成為解釋偏差行為(deviant behavior)的理論。墨頓將文化目標(culturally defined goal)與達成此目標的制度手段(institutional means)加以區別。各個社會對文化目標或制度手段的重視程度不一。過度重視文化目標之達成而不重視制度手段(如何達成此目標)的社會容易使其社會成員為達成目標而不擇手段。為達成目標手段是否合法、是否道德便不太重視。如笑貧不笑娼的社會人們會選擇「娼」以達成「不貧」的目標。墨頓認為不僅手段的選擇會偏差文化目標也有偏差。根據這個標準他將迷亂偏差行為分為革新(innovation)、儀式(ritualism)、退縮(retreatism)及叛亂(rebellion)四種。 格瑞佳(S. de Grazia)將迷亂論與信念體系(system of beliefs)理論結合將迷亂分為單純迷亂(simple anomie)以及急性迷亂(acute anomie)兩種:前者起因于不同信念體系之間的沖突與對立;而后者則起因于某一信念體系之遽然崩潰或衰竭。前者易令人產生不安感后者則易導致精神病或自殺行為。
脫序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1:指事情不依常軌進行而造成紊亂、失控的情形。 【造句】對于昨晚游行的脫序現象警方將展開調查。
脫序是什么意思詞義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1:指事情不依常軌進行而造成紊亂、失控的情形。如:「對于昨晚游行的脫序現象警方將展開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