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欧产美韩系列麻豆,最全的欧美大片,日本hiphop大师yokoi,巜人妻私密按摩师3


查辭海

 部首檢索 拼音檢索 近義詞 反義詞 語造 辭海百科
岳飛詩詞作品集:
滿江紅·寫懷 小重山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池州翠微亭 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過張溪贈張完 題池州翠光寺 題驟馬岡 歸赴行在過上竺寺偶題 題雩都華嚴寺 題青泥市蕭寺壁 寄浮圖慧海 從駕游內苑應制 題翠巖寺 游嵬石山寺 送軫上人之廬山 送軫上人之廬山 題雩都華嚴寺 題池州翠光寺 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滿江紅
最新收錄:

暫未開通

岳飛
岳飛簡介

全 名 岳飛

岳飛岳飛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是南宋最杰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葬于西湖畔棲霞嶺。


岳飛岳飛的岳家軍


  1135年(紹興五年),岳家軍的規(guī)模從三萬多人的規(guī)模增加到10萬人左右的規(guī)模。這是因為楊幺軍的壯丁五、六萬人大都編入岳家軍,再加上江南西路安撫司統制祁超、統領高道等部(約8500多人),和此后增撥的統領丘赟所部(近1500人);荊湖南路安撫司統制任士安、郝晸、王俊、統領焦元等部(約一萬多人);以及張浚都督府左軍統制杜湛改任岳飛統轄的黃州武將知州帶來的幾千蔡州兵。岳家軍以后也大體維持十萬左右的數量直到岳飛被宋高宗和秦檜所害。

  岳家軍至少有十二統制“軍”:1.背嵬軍;2.前軍;3.右軍;4.中軍;5.左軍;6.后軍;7.游奕軍;8.踏白軍;9.選鋒軍;10.勝捷軍;11.破敵軍;12.水軍。其中背嵬軍是絕對主力,名字學自韓世忠的同名統制軍;游奕是巡回的意思;踏白是武裝偵察的意思;其它軍名都是增長士氣的軍號。據紹興九年(1139年)統計,這十二軍共有22名統制、5名統領和252名將官分別率領,其中有正將、副將和準備將各84名。王貴任中軍統制,張憲任前軍統制,這二人是岳飛的副手,岳飛不在時可代替岳飛指揮其他統制,主持岳家軍全軍的事務;徐慶、牛皋和董先三人最為善戰(zhàn),此五人是岳家軍的中堅人物。


岳飛岳飛的生平


  

初露崢嶸

  靖康元年冬,康王趙構到相州,于臘月初一日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岳飛隨同劉浩所部一起劃歸大元帥府統轄。劉浩為元帥府前軍統制,趙構命他南趨濬州(今河南浚縣西北)、滑州方向以作馳援開封的疑兵,自己則率領元帥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岳飛奉劉浩的命令,帶一支人的騎兵小隊前往魏縣李固渡進行偵察。忽與金兵遭遇。飛一馬當先,沖殺過去,輕取敵將首級,宋騎隨后掩殺,金兵逃竄。初次小戰(zhàn),飛的勇敢和武藝便得到顯露。

  劉浩軍至濬州渡黃河,不料被金軍騎兵截斷,前軍兵力單薄,只得追隨元帥府人馬北上。這時副元帥宗澤也趕到大名,趙構不納宗澤全力營救開封之言,與汪伯彥等又繼續(xù)向東平轉移,只與宗澤一萬人馬往援開封。飛隨劉浩部隸屬宗澤,這是他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澤率部眾進軍開德府(今河南濮陽),與金軍十三戰(zhàn),每戰(zhàn)皆捷。飛英勇奮戰(zhàn),以軍功遷為修武郎。

  年(靖康二年)二月,岳飛隨軍轉戰(zhàn)曹州,他揮動雙锏,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宋軍以白刃近戰(zhàn)打敗金軍,追奔數十里。飛因功遷武翼郎。劉浩的兵馬進駐廣濟軍定陶縣的柏林鎮(zhèn)后,元帥府又命他改隸黃潛善,不再讓宗澤指揮此軍。這時黃潛善掌握著人馬,卻只知保存實力,按兵不動,使只有二萬五千人的宗澤陷入孤軍奮戰(zhàn)的境地。宗澤雖取得了一些勝利,隊伍卻也有不少損耗,難以傷及金軍元氣。

  是年四月,金軍從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滿載著金帛、珍寶北上,徽宗、欽宗二帝和皇室成員、機要大臣、百工等余人都做了俘虜。北宋至此滅亡,史稱“靖康之恥”。

  五月初一,康王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趙構雖起用了抗戰(zhàn)派名臣李綱為左相,但仍舊對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等人頗為器重。趙構采取黃潛善等避戰(zhàn)南遷的政策,預備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長安、襄陽、揚州等地。時年歲的岳飛得知這個消息,不顧自己官卑職低,披肝瀝膽,向宋高宗趙構“上書數千言”,其略云: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圣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然而,他的耿耿丹心只換得“小臣越職,非所宜言”八字批語,并且被革除軍職、軍籍,逐出軍營。

  岳飛的抗金決心并未因此動搖。年(南宋建炎元年)八月,岳飛渡河北上,投入當時“聲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抗金的河北西路招撫使張所營中。張所知悉飛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留他在“帳前使喚”。由于岳飛的非凡見識、高超武藝,張所終于決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后又升為統制,分隸于名將王彥部下。-

  然而高宗、黃、汪等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壓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堅決主張抗金的李綱被罷相,繼而張所也因從前曾彈劾黃潛善而遭貶謫發(fā)配嶺南,最終死于貶途。被張所派去收復衛(wèi)州等地的王彥、岳飛一軍,也因河北西路招撫司的撤銷而成為孤軍。

  王彥駐軍衛(wèi)州新鄉(xiāng)縣的石門山,為集結金軍所包圍,因此謹慎出戰(zhàn)。岳飛有些年少氣盛,責備王彥膽怯:“二帝蒙塵,賊據河朔,臣子當開道以迎乘輿。今不速戰(zhàn),而更觀望,豈真欲附賊耶!”率領部下擅自出戰(zhàn),攻占新鄉(xiāng)縣。金軍誤以為王彥、岳飛軍是宋軍主力,于是抽調各路人馬,云集新鄉(xiāng),準備與宋軍決戰(zhàn)。王、岳軍僅七千人,被金軍圍困,在突圍中潰散了。飛與彥不和,自率部轉戰(zhàn)太行山區(qū),其間曾多次襲擊金軍,生擒金將拓跋耶烏,刺死敵酋黑風大王,迫使金人暫時退卻。

  

再歸宗澤

  李綱罷相后,東京開封府的留守宗澤就事實上成為抗金的中心人物。宗澤和北方的民間自發(fā)抗金武裝建立了廣泛的聯系,收編了號稱百萬人的大軍,積儲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糧草。澤委任王彥為“制置兩河軍事”,彥便派人命岳飛所部“赴榮河把隘”。飛和彥難以共事,便決定率領部伍南下東京開封府,再次接受宗澤的領導。宗澤珍惜岳飛的才干,體諒他的愛國之心,原諒了飛的違反軍紀(指率隊離王彥之事),留在營中聽候差遣。

  十二月(年月),金軍大舉南侵,進犯孟州汜水關。宗澤即派岳飛為踏白使,讓他率領五百騎兵前往偵察。飛在汜水關一帶擊敗金軍,凱旋后,即被宗澤任命為統領,不久又提升為統制。

  建炎元年冬到二年(年)春,金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在東京開封府所屬及其毗鄰的州縣,宋金兩軍進行了劇烈的拉鋸戰(zhàn)。宗澤坐鎮(zhèn)東京留守司,雖四面受敵,仍從容地調度軍隊,部署戰(zhàn)斗,使金軍無力攻下開封。正月里,開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時張燈結彩。岳飛于滑城之戰(zhàn)、胙城之戰(zhàn)、黑龍?zhí)吨畱?zhàn)中,均表現突出,頗有戰(zhàn)功。一日宗澤招見岳飛并授以用兵作戰(zhàn)陣圖,且說:“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zhàn),非古法,今為偏裨尚可,他日為大將,此非萬全計也。”飛回答:“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后戰(zhàn),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番話終于使宗澤點頭稱是。

  建炎二年四月以后,天氣開始炎熱,金軍撤退,宗澤準備北伐。王彥的八字軍奉宗澤之命移屯滑州。五馬山的首領馬擴也攜帶信王趙榛的信前來東京留守司。宗澤和王、馬等人共同制訂了北伐的計劃。這年六月止,宗澤上陳述恢復大計的奏章達次,但始終沒有取得高宗的支持。年近古稀的宗澤再也支持不住,背疽發(fā)作,于七月初一含恨離世,臨終前仍然高呼:“過河!過河!過河!”

  

開封棄守

  宗澤死后,杜充繼任東京留守。其人“性殘忍好殺,而短于謀略”,置宗澤生前的計劃于不顧,北伐終告夭折。

  年(建炎二年)八月,金軍再次南侵。一次,飛奉命駐守竹蘆渡,用疑兵之計打敗金軍,因功轉武功郎。

  年(建炎三年)正月,岳飛奉東京留守司的命令從守衛(wèi)北宋皇陵的駐地西京河南府返回開封。杜充出于排斥異己的動機,命飛向守城將領張用、王善襲擊。時王善駐扎城東,張用駐扎城南,岳飛、桑仲、李寶諸人駐扎城西,均負有守衛(wèi)京師重任。飛不愿自相殘殺,婉言推辭,但杜充以軍法問斬相威脅,勒令飛出兵。飛有以往擅自脫離王彥的教訓,無法抗命,只能出戰(zhàn),南薰門之戰(zhàn),以八百人擊退張、王部數萬人,以功升武經大夫。杜充又派馬皋等繼續(xù)追擊張、王部,卻被打敗。張用久攻淮寧不下,引軍離去,自此成為游寇,后終被岳飛收降。此后飛隨陳淬多次與王善作戰(zhàn),王善率部東流西竄,最后降金。飛因多次戰(zhàn)功先后轉武略、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

  上年八月開始南侵的金軍,于是年正月又先后攻下徐州、淮陽、泗州,進襲揚州。二月初三日,南遷揚州的宋高宗得到金軍攻陷天長軍(安徽天長)的消息,驚慌失措,落荒逃至杭州。五月,苗劉兵變被鎮(zhèn)壓后,高宗移駕建康。就在高宗移駕建康時,杜充假“勤王”之名,行脫離危險之實,準備離開開封,前往建康。

  岳飛于六月下旬剛回軍開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飛向充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充不聽。飛無奈,只得率軍隨之南下。開封隨后于次年二月陷落。

  

收復建康

  高宗對杜充放棄開封的舉動不加責罰,反而還命他負責長江防務,升任右相。高宗在建康稍事逗留,就又返回杭州,并派使臣杜時亮向金營呈送《致元帥書》。

  屈辱的書信,并未取得金人的憐憫。年秋,金軍又兵分多路向南進犯。完顏撻懶(漢名昌)領軍進攻淮南,而由完顏兀術(漢名宗弼)領軍直接進攻江南,直搗趙構所在的臨安,只圖一舉滅亡南宋,占領整個宋朝領土。

  十一月初,兀術占領長江北岸和縣。金軍沿長江北岸東進,與李成合攻烏江,離建康不到百里。杜充向朝廷上報“督師采石防守”,卻深居簡出不做準備。飛入杜充寢閣,苦勸再三至于流涕,但也無濟于事。

  聽到金軍渡江的消息后,杜充才派都統制陳淬率岳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王王燮的一萬三千人策應。陳淬率軍力戰(zhàn),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對陣,而王王燮不戰(zhàn)而逃,陳淬戰(zhàn)死,諸將皆潰,飛苦戰(zhàn)無援,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鐘山。杜充又棄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

  時岳飛的部下有叛逃者,飛慷慨陳詞道:“我輩……當以忠義報國,立功名,書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為虜,潰而為盜,偷生茍活,身死名滅,豈計之得哉!建康,江左形勝之地,使胡虜盜據,何以立國?今日之事,有死無二,輒出此門者斬!”士卒皆被感動,愿隨飛作戰(zhàn)。

  兀術占領建康府后,親率主力追趕宋高宗。高宗從明州乘船經海上逃到溫州避難。

  金軍南侵后,岳飛軍則在其后方,乘機給予痛擊。金軍占領溧陽后,飛遣劉經率兵千人,乘夜攻克了溧陽縣城。飛親自領軍轉戰(zhàn)廣德境中,六戰(zhàn)皆捷。駐軍廣德軍的鐘村,軍糧用盡,將士忍饑,卻不敢擾民。

  年(建炎四年)初春,宜興正被潰軍騷擾,縣令請岳飛來宜興,說:“邑之糧糗,可給萬軍十歲!”二月,飛進駐宜興,屯于張渚鎮(zhèn)。在宜興,飛收降了因政局混亂而在當地為匪的多支部隊以及金軍強征來的河北、河東等地簽軍。飛不歧視、苛待他們,偽軍們都傳話說:“此岳爺爺軍。”爭來降附。飛抗金英勇,愛民如親,宜興人民感恩戴德。他們說:“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

  二月,金軍以舟師浮海,窮追高宗三百里未獲。兀術借口“搜山檢海已畢”,大肆燒殺搶掠之后,從大運河水陸并進,經秀州(浙江嘉興)、平江(江蘇蘇州)等地向北撤退。經過常州時,岳飛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飛四戰(zhàn)皆捷,擒女真萬戶主少孛堇等十一人。常州截擊戰(zhàn)之后,飛首次得到朝廷詔令,命他配合鎮(zhèn)江韓世忠,從左翼進擊金軍,伺機恢復建康。

  金軍在水路與韓世忠相持達四十日,被困于黃天蕩,因奸細獻策才得以入江。陸路上,岳飛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zhàn)大捷,金兵橫尸十五里。

  五月初,飛在建康南面的牛頭山扎營,在夜間以百人敢死隊騷擾金軍,金軍傷亡甚大。兀術準備放棄建康,先在城中大肆殺掠和破壞,然后從建康西北的靖安鎮(zhèn)(亦稱龍灣)向北岸的宣化鎮(zhèn)渡江。飛領騎三百、步兵二千沖下牛頭山,大破金軍,進據新城。又追至靖安,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建康得以收復。

  建康戰(zhàn)役歷時半月,岳家軍僅斬女真兵就“無慮三千”,擒獲二十多名軍官。這是岳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

  六月十五日,岳飛回到宜興,在張大年家題詞:近中原板蕩,金賊長驅……(參見:五岳祠盟記)

  

六郡歸宋

  岳飛于紹興元年至三年(—)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亂,升任神武后軍統制。宋高宗賜御書“精忠岳飛”錦旗給飛,后又將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撥歸岳家軍,岳家軍兵力得到擴充。

  年(紹興四年)春,岳飛上《乞復襄陽札子》,提出收復陷于偽齊政權的襄陽六郡(襄陽府、郢、隨、唐、鄧等州、信陽軍)的主張,并說:“恢復中原,此為基本。”奏議得到朝廷許可,但高宗又特別規(guī)定岳家軍不得稱“提兵北伐或言收復汴京”,只以收復六郡為限。

  四月十九日,岳家軍又重返民族戰(zhàn)場,由江州向鄂州挺進。在從武昌乘船渡江北上時,飛情緒昂揚地對幕僚說:“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岳家軍直抵郢州城下。岳飛躍馬環(huán)城一周,親自偵察敵情。他舉起馬鞭,遙指東北角的敵樓說:“可賀我也!”

  六日黎明時,岳家軍向郢州發(fā)起總攻。戰(zhàn)斗異常酷烈,岳飛坐在大纛下指揮,忽然有一大塊炮石飛墜在他面前,左右都為之驚避,岳飛的腳卻紋絲不動。士卒攀登云梯,奮勇攻上城墻。入城后,殺敵七千余人。

  郢州收復后,分兩路進軍。張憲、徐慶分兵東向攻隨州(湖北隨州);飛領軍直趨襄陽,與偽齊主將李成(原為游寇)決戰(zhàn)。李成見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無勇氣據守,倉皇逃遁。十七日,岳飛兵不血刃,凱歌入襄陽。五月十八日,牛皋便與張憲、徐慶合力攻下隨州城,殲滅了五千偽齊軍。十六歲的岳云勇冠三軍,手持兩桿數十斤重的鐵錐槍,第一個沖上城頭。

  岳飛出師大捷,震動了偽齊政權。劉豫急忙調度兵力,還請來金朝的“番賊”,與河北、河東的“簽軍”增援,集結于鄧州附近,號稱有三十萬大軍,筑寨掘壕,以遏制岳軍北上。七月十五日,王貴和張憲兩軍在州城外三十幾宋里,同數萬金、齊聯軍激戰(zhàn);王萬和董先兩部出奇突擊,一舉粉碎了敵軍的頑抗。劉合孛堇只身逃竄。岳家軍俘降“番官”楊德勝等二百余人,奪取戰(zhàn)馬二百多匹,兵仗數以萬計。十七日,岳家軍猛烈攻城。將士不顧矢石,蟻附而上。岳云又是第一個登城的勇士。岳家軍攻拔鄧州,活捉了高仲。二十三日收復了唐州州城。王貴和張憲同時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聯軍,以掩護李道收復州城。同一天,荊湖北路安撫使司統制崔邦弼等軍也攻下信陽軍。

  襄漢之戰(zhàn)是南宋頭一次收復了大片失地的戰(zhàn)役,又攻取了原先由偽齊控制的唐州和信陽軍,這是南宋進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勝利。岳飛因收復六郡之功升清遠軍節(jié)度使,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建節(jié)者。

  

名揚洞庭

  建炎末,湖南義軍首領鐘相被俘殺后,楊么等率領數十萬人占領洞庭湖區(qū),瀕湖置寨,據湖為險;兵農相兼,陸耕積糧,打造車船,練兵水戰(zhàn),繼續(xù)與官府抗衡。紹興元年至四年,先后在鼎口(今湖南常德東,沅水入洞庭湖處)、下沚江口(今湖南漢壽東北)、陽武口(今湖南岳陽西洞庭湖中)抗擊官軍圍剿,屢戰(zhàn)獲捷。社木寨之戰(zhàn)中,以車船水軍反攻,盡殲守寨宋軍,兵勢日盛,使官府懼之為心腹大患。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張浚為諸路兵馬都督,岳飛為荊湖南北路制置使,劉延年為隨軍轉運使,率領號稱二十萬大軍前往鎮(zhèn)壓。軍抵潭州(今湖南長沙),張浚布陣:分兵封鎖湘陰、橋口(今湖南湘陰西南湘江西岸)、益陽、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南陽渡等湖區(qū)諸要津;令岳飛率軍趨鼎、澧(今湖南常德、澧縣),自上游襲取楊么、夏誠等寨。五月,岳飛至鼎州,先遣降人楊華為間,入寨潛結楊么屬下,誘降義軍;同時,置寨列艦,實施軍事威脅。六月初二,義軍龍陽(今湖南漢壽)汛州村大寨首領楊欽領所部三千人及戰(zhàn)船出降;尋其余大寨首領劉衡、金琮、劉詵、黃佐等亦舉寨相繼就招。義軍大部被瓦解,惟楊么、夏誠仍據寨自固。岳飛知湖區(qū)地勢艱險莫測,且舟師水戰(zhàn)不及義軍車船水軍,遂先遣人開堰閘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滯車船。繼以楊欽為向導,率軍進圍楊么寨。楊么率眾突圍,力戰(zhàn)失利,被俘,殺,余眾被殲殆盡。夏誠死守其寨,亦被官軍攻破。至此,楊么之亂被官軍平定,就連都督張浚也不得不贊許道:“岳侯殆神算也!”。因岳飛巧智神算,從此名揚洞庭。“徒有王王燮數年之勞,未聞岳飛八日之捷。”(參見:洞庭湖之戰(zhàn))

  

兩度北伐

  年(紹興六年)初,由宰相張浚兼任都督諸路軍馬事,于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北伐中原。張浚命令岳飛進軍襄陽,作好直搗中原的準備。

  二月,岳飛于鄂州(今湖北武漢武昌)發(fā)布討伐偽齊的檄令,并積極做好進軍襄陽的軍事部署。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飛悲痛不已,目疾復發(fā),他一面奏報朝廷,一面自行解職,扶母靈柩至廬山安葬。并接連上表,乞守三年終喪之制。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飛忠孝難以兩全,趕回軍中,七月正式誓師北伐。岳家軍兵分兩路:一路往東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統領,直奔鎮(zhèn)汝軍,牛皋早年在汝州魯山縣寶豐村同金軍作戰(zhàn),此時重返故地,精神抖擻,一戰(zhàn)即攻克汝城,生擒偽齊守將薛亨,緊接著又乘勝攻克潁州,為這次北伐建立首功。另一路王貴、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進軍,在攻克盧氏縣后,又西取商(陜西商縣)、虢(河南靈寶),東下伊陽(河南嵩縣),一路繳獲糧食十五萬石,降眾數萬。楊再興大敗偽齊張宣贊人馬,收復長水縣(今河南洛寧縣西);王貴在收復虢州后,又率軍向西,力拔上洛、商洛、洛南、豐陽、上津等縣城,席卷了商州全境。

  岳家軍北伐大捷,宋廷為此下詔嘉獎說:"遂復商於之地,盡收虢洛之城","長驅將入于三川,震響傍驚于五路"。收復商、虢等城后,飛向朝廷請示:如形勢有利,將命王貴、牛皋兩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黃河,與太行忠義民兵配合作戰(zhàn),收復河北失地。但他的進軍計劃沒有取得朝廷支持。于收復盧氏、長水之后的第十七天,終因“孤軍無援”和“以糧不濟”,不得不退師鄂州。岳飛奪回商、虢等地,偽齊劉豫大為震驚。是年九月,劉豫籌集三十萬人馬,號稱七十萬,向淮西發(fā)動進攻。高宗得報后,認為劉光世、張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線,要調岳飛軍沿江東下。詔書到達鄂州時,飛正苦于目疾。但他并未猶豫,立即向九江進發(fā)。趕到九江時,淮西戰(zhàn)事已告結束。

  完顏兀術看到岳飛移軍東下,中線空虛,有可乘之機,便于十月底、十一月初與偽齊合兵,向襄漢地區(qū)發(fā)動猛烈進攻。飛接到多地的告急軍情后,當機立斷,調集二萬精銳第三次出師北伐。

  岳飛出師到達各地之前,部將寇成、王貴、秦祐等已多次打退敵軍進攻。岳飛大軍開到前線,給守城將士以極大鼓舞,軍威更振。商州轉危為安。襄漢戰(zhàn)線也因岳飛大軍的到來,敵軍不戰(zhàn)而退。飛又準備收復蔡州,因見州城防守嚴密,“勢不可攻”,乃作罷。

  按照朝廷“規(guī)模素定,必不徒行”的意旨,飛此時已勝利完成任務,加之所帶軍糧有限,便決定還師鄂州。飛撤軍前,為避免遭敵追擊,命王貴、董先向蔡州城發(fā)動一次進攻,以作掩蔽。但飛軍撤退的消息傳到敵營后,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擊。董先、王貴等率軍退到白塔地方,李成親率劉復、孔彥舟等十員大將,合力追來。飛率軍迎擊,經過激戰(zhàn),擒獲偽齊將領數十人,俘數千人,馬三千六百匹,衣甲器仗無計其數。敵兵尸體填滿溪谷,擁墜入水而死者無算。

  岳飛對被俘偽齊士卒,均散錢遣返還鄉(xiāng)。并對他們說:“汝皆中原百姓,國家赤子,不幸為劉豫驅而至此。今釋汝,見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軍前進恢復,各率豪杰來應官軍!”

  

君臣嫌隙

  年(紹興七年)二月,岳飛奉詔入朝覲見高宗,其間曾與高宗作《良馬對》,后又扈從高宗至建康。一日高宗把飛召至“寢閣”,向飛授命說:“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準備將劉光世所部王德、酈瓊等兵馬五萬余人隸屬于飛。這是朝廷因劉光世在淮上之役希圖換防避戰(zhàn),退軍當涂幾誤大事,被剝奪兵柄后作出的措置。

  岳飛見部隊得到擴充,收復中原有望,心情異常激動,便親手寫成一道《乞出師札子》。飛陳述了自己恢復中原的規(guī)劃,而且提出要“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以歸故國。使宗廟再安,百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之憂”。此時岳飛已不再提及迎還“二圣”或者“淵圣(宋欽宗)”之事,只將欽宗包括在“天眷”之中。

  高宗覽飛奏疏后,親賜御札嘉獎。撥劉光世軍與飛,似成定局,不意張浚和秦檜從中梗阻,高宗聽從張浚之議,置已決之“前議”于不顧,又下詔給飛說:“淮西合軍,頗有曲折。”不將劉光世軍撥與岳飛。張浚見了岳飛,撇開歸劉軍與飛之“前議”,以淮西軍中人事安排相問,岳飛耿直的回答卻遭張浚譏刺。飛胸中積忿,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札子,不等批示,只向隨行機密官黃縱略事交代后,就離開建康,回到廬山母墓旁守制了。

  高宗聞知岳飛辭職,即詔令鄂州軍營將佐立刻敦請岳飛還軍,又派張宗元到鄂州軍中做宣撫判官。朝廷命李若虛、王貴去廬山請飛還軍,李若虛勸了岳飛六日,飛才答應還軍視事。

  張浚用人不當,終于招致了淮西軍變,浚因此引咎辭相。岳飛得到兵變的消息,立即上疏表示愿率軍進屯淮甸,拱衛(wèi)建康行朝。高宗只讓飛到江州駐扎。九月、十月間,岳飛入覲,向高宗提議立其養(yǎng)子趙瑗(即宋孝宗)為皇儲,又遭高宗呵斥。-

  有學者認為,岳飛和宋高宗之間的矛盾,就是從這一年開始逐漸加深的。

  這時,宋金對立形勢又發(fā)生重大變化。金太宗死后,完顏亶繼承帝位,而軍事首腦完顏粘罕(漢名宗翰)逐漸失勢,于是年七月死去,完顏撻懶一派開始掌權。金趁劉豫借酈瓊叛降出兵攻宋之機,將劉豫抓獲,正式取消存在了年的偽齊政權,并向宋廷呼吁和談,條件是歸還黃河以南故宋地,并放還高宗生母韋氏,歸還已死的徽宗的梓宮。

  

反對和議

  年(紹興八年)二月,岳飛還軍鄂州,堅持“戮力練兵”,“日夜訓閱”。

  高宗為“屈己求和”,進一步重用秦檜,并令其與金接通關系。韓世忠、岳飛對和議一事都表示堅決反對。飛在臨安朝見時對高宗說:“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謀國不臧,恐貽后世譏議。”高宗不聽。

  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詔諭使張通古、蕭哲,攜帶詔書,來同南宋“講和”。

  金人不稱宋朝而稱“江南”,不說“議和”而說“詔諭”,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屬地位,消息傳開,朝野上下,輿論沸騰。宋廷諸大臣對此議論紛紛,多有反對者,然而這些主戰(zhàn)派人物如樞密副使王庶、樞密院編修胡銓等人,或被罷官,或被貶謫;趙鼎也被罷相。

  十二月廿七日,秦檜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腳下,答應取消宋國號,作金的藩屬,并每年納貢,南宋與金的第一次和議達成。

  年(紹興九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慶賀"和議"的成功。岳飛接到赦書之后,讓幕僚張節(jié)夫起草了一份《謝講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趨附和議,誓要"唾手燕云,復仇報國"。飛對朝廷加封的開府儀同三司官銜,雖三詔而不受,他在辭書中說:"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可訓兵飭士,謹備不虞;而不可論功行賞,取笑夷狄。"高宗特下“溫詔”,飛才不得已受之。

  其后岳飛又自請隨宋使至西京洛陽謁掃先帝陵墓,以趁機窺探金國虛實,但未被允許。再后,飛又上二札子,要求解除自己的軍職,字里行間對和議之事不無諷剌之意,高宗、秦檜先未予理睬,后批示不允所請。

  

挺進中原

  年(紹興十年),完顏兀術發(fā)動政變掌權,隨即廢除對宋和議。五月,兀術親統大軍,以山東聶兒孛堇和河南李成為左右翼,取道汴京向兩淮進軍;右副元帥完顏撒離喝(漢名杲)統帥西路軍,從同州(陜西大荔縣)攻陜西。五月下旬,金軍兵臨順昌(今安徽阜陽)城下,順昌告急。宋高宗原不同意岳飛出兵,后恐順昌有失,便命飛發(fā)兵救援。

  岳家軍在鄂州已整訓三年,岳飛接詔后,立即派張憲、姚政率軍東進,援救順昌。未至順昌時,劉锜已于順昌之戰(zhàn)中大敗金軍。六月下旬,當西線金軍受阻,東線順昌解圍,局勢稍有穩(wěn)定,高宗便又命司農少卿李若虛向岳飛傳達詔命,諭飛“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此時飛已率軍開至德安(湖北安陸)。岳飛向李若虛陳述他恢復中原的謀略,若虛素主抗金,他不顧矯詔之罪,主動支持岳飛北伐。-

  岳飛隨即揮師北上,在六月、閏六月間,由張憲的前軍攻下蔡州,牛皋在京西路連克魯山等縣城,統領官孫顯也在蔡州和淮寧府之間打敗金兵。張憲、傅選又大敗金將韓常,順利收復潁昌。牛皋、徐慶隨后和張憲會師,繼而收復了陳州。中軍統制王貴所部也在閏六月底和七月初接連攻下了鄭州和西京河南府。

  與此同時,韓世忠部將王勝收復海州(江蘇東海縣東),張俊部將王德收復亳州。

  岳飛此前派往河北的義軍首領李寶、孫彥、梁興、董榮等在山東和河北、河東兩路聯絡和組織當地忠義民兵,并在七月初收復了懷、衛(wèi)、孟等州。至此,岳飛所部和由他聯絡的各地忠義民兵,對兀術盤踞的東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六面包圍。

  不意正值此時,朝廷詔命張俊撤出亳州移屯壽春,又下詔駐屯順昌的劉锜向江南調移。岳飛接連上奏,請求友軍支援,“伏望速降指揮,火速并進”,沒有得到朝廷批準。

  完顏兀術得知駐扎在郾城的岳飛兵馬不多,用騎兵一萬五千人直撲郾城,企圖一舉消滅岳家軍的指揮中樞。七月初八日,兀術與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賽里等,率領金軍在郾城北與岳家軍對陣。兀術用“鐵浮圖”為主力,正面進攻,左右翼又輔之以“拐子馬”,都是金軍的精銳部隊。岳飛令其子岳云率背嵬軍和游奕軍騎兵迎戰(zhàn),往來沖殺,并派步兵用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敵軍,下砍馬腿,使“拐子馬”失去威力,殺傷了大量金兵。-

  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岳飛在城北的五里店再一次大敗金軍。這時,兀術又調集了十二萬大軍屯于臨潁縣。十三日,楊再興率兵出巡,在小商橋與金兵遭遇,竟以三百騎兵殺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將領,楊再興與所部全部英勇戰(zhàn)死。第二天,張憲率兵再戰(zhàn),金兵只好退出臨潁。

  郾城之戰(zhàn)后,金人不甘失敗,七月十四日,兀術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王貴、岳云分率精騎與金軍戰(zhàn)于潁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嵬騎兵作正面攻擊,步兵分左、右兩翼,以抗金軍騎兵。潁昌之戰(zhàn),岳家軍“無一人肯回顧”,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敗金軍,斬俘金統軍金吾衛(wèi)上將軍夏姓萬夫長,副軍粘汗孛堇等七千余人,獲馬三千余匹。兀術退還開封。-

  岳飛為大河南北頻傳的捷報所鼓舞,他對部屬說:“今次殺金人,直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當與諸君痛飲!”

  岳家軍全線進擊,包圍開封。七月十八日,張憲與徐慶、李山等諸統制從臨潁縣率主力往東北方向進發(fā),又擊敗五千金軍,追擊十五里。同時,王貴自潁昌府發(fā)兵,牛皋也率領左軍進軍。

  兀術以十萬大軍駐扎于開封西南四十五宋里的朱仙鎮(zhèn),希圖再次負隅頑抗。岳家軍北上距離朱仙鎮(zhèn)四十五宋里的尉氏縣駐營,作為“制勝之地”。岳家軍前哨的五百背嵬鐵騎抵達朱仙鎮(zhèn),雙方一次交鋒,金軍即全軍奔潰。兀術最后只剩下一條路,放棄開封府,準備渡河北遁。

  

十年功廢

  七月十八日,即張憲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宋廷傳來班師詔。岳飛鑒于當時完勝的戰(zhàn)局,上書爭辯說:“金虜屢經敗衄,銳氣沮喪。虜欲棄其輜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風,士卒用命,功及垂成,時不再來,機難輕失。”

  隔了兩三日,大軍先鋒已進抵朱仙鎮(zhèn),完顏兀術已逃出開封之時,岳飛卻在一天之內接連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遞發(fā)的班師詔,詔旨措辭嚴峻:命大軍即刻班師,岳飛本人去臨安朝見。據學者王曾瑜考證,高宗發(fā)十二道金牌的時間,大約是在七月十日左右,即他得到七月二日克復西京河南府捷報不久。

  岳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于一旦!”然而在朝廷高壓鉗制之下,岳飛不得不下令班師。百姓聞訊攔阻在岳飛的馬前,哭訴說擔心金兵反攻倒算:“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岳飛無奈,含淚取詔書出示眾人,說:“吾不得擅留。”于是哭聲震野。大軍撤至蔡州時,當地人民要求與部隊一起行動。最后,岳飛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襄漢。大軍班師鄂州,岳飛則往臨安朝見。兀術回到開封,又整軍攻取了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qū)。岳飛在班師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岳飛回到行朝,不再像以往慷慨陳詞,只是再三懇請朝廷解除其軍職,歸田而居。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為由不許。

  年(紹興十一年)正月,完顏兀術再度領軍南下。二月,岳飛領兵第三次馳援淮西,這也是他最后一次參與抗金戰(zhàn)斗。

  

千古奇冤

  年(紹興十一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議和。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完顏兀術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必殺岳飛,而后和可成”。-

  四月,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

  五月,張俊在和岳飛巡視楚州韓世忠的軍隊時,暗中挑唆岳飛,欲一同瓜分此軍,卻遭飛嚴肅回絕。秦檜又欲陷害韓世忠,飛再次保全了韓。岳飛回朝后,即遭秦檜黨羽萬俟卨(音mò qí xiè)、羅汝楫的彈劾,誣蔑飛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楚州”,請罷飛樞密副使之職。八月九日,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的閑職-,飛自請回到江州舊居賦閑。

  岳飛此時已無兵無權,但對他的迫害卻仍在步步緊逼。在秦檜授意下,張俊利用岳家軍內部矛盾,威逼利誘都統制王貴、副統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岳飛。

  張俊私設公堂,向張憲嚴刑逼供,毫無結果之下,竟捏造張憲口供“為收岳飛處文字謀反”。岳飛在江州居留,為時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臨安府。十月十三日,岳飛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車橋附近)獄中,此前其長子岳云也已下獄。

  岳飛義正詞嚴地面對審訊,并袒露出背上舊刺“盡忠報國”四大字,主審官何鑄見此,亦為之動容。鑄調查發(fā)現岳案證據不足,實為冤案,如實稟告秦檜。秦檜卻說:“此上(高宗)意也!”改命萬俟卨主審此案。

  卨用盡手段,也無法使岳飛三人屈招一字。飛寧死不自誣,乃至以絕食抗爭,經其子岳雷照顧,才勉強支撐下來。-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紹興和議”達成:由宋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并每年向金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

  和議雖已達成,但岳飛始終未能被釋放。萬俟卨等逼供不成,為了坐實冤獄,又為岳飛羅織搜剔了所謂“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欲將飛一舉定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以飛為無罪,與萬俟卨竭力爭議,均遭罷官處分。布衣劉允升上書為飛申冤,被下大理寺處死。已賦閑的韓世忠因岳飛入獄之事質問秦檜,檜回答:“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二月廿九日(年月日),宋高宗下達命令:

  “岳飛特賜死。張憲、岳云并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jiān)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宋代史料并無“風波亭”的記載),時年歲;岳云和張憲被斬首。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的死訊傳出,百姓們都為之哭泣;消息傳到金國,金國大臣們?yōu)榇俗镁茟c賀,并說:“和議自此堅矣!”

  岳飛被害后,獄卒隗順冒險將岳飛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臨終前,始將此事告知其子。年(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飛冤獄終于平反。隗順子告以前情,乃將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年,謚岳飛為“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

  岳飛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業(yè)績不可磨滅。岳飛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堅持了抗金的正義斗爭,為漢民族的文明綿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飛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fā)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岳飛岳飛的治軍品行


  

生活簡樸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綢衣,岳飛便道:“皇后與眾王妃在北方過著艱苦的生活,你既然與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氏終生不著綾羅。

  食——一次,留部將郝晸進餐,碰巧一個葷菜也沒有。赦晸進送酸餡,岳飛嘗后,把剩下的當作“晚食”。

  住——茅屋軍帳,與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為岳飛建豪宅,岳飛辭謝說:“北虜未滅,臣何以家為?”

  財產——此外,岳飛不僅樂善好施,而且還經常化私為公,用自己的私家財產去補助軍用。史書記載:“(岳飛)樂施財,不殖資產,不計生事有無。所得錫賚,率以激犒將士,兵食不給,則資糧于私廩”。有一次,岳飛命令部下將自己家“宅庫”里的所有物品,除了皇帝“宣賜金器”外,全部變賣,交付軍匠,造良弓二千張以供軍用,“除宣賜金器存留外,余物盡出貨,以付軍匠,造弓二千張”。岳飛幕僚黃縱見到了就提醒岳飛不要為公事破費,黃縱說:“此軍器,當破官錢。”岳飛卻淡淡地回答:“幾個札子乞得,某速欲用,故自為之。”

  犒賞——戰(zhàn)時,南宋對軍隊犒賞極厚,岳飛從來不取一文,全數分給將士。有次一名部將貪污賞銀,立斬。

  

律己寬人

  除了自己儉樸淡泊,刻苦勵志外,岳飛對子女教育很嚴。要求他們每天做完功課后,必須下地勞作。除非節(jié)日,不得飲酒。宋時有“任子恩例”,官員品級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階越高,次數越多。岳飛勉勵兒子們“自立勛勞”,僅用了一次“恩例”,還是為張所之子張宗本而用。而岳云屢立殊勛,岳飛卻多次隱瞞不報。為此張浚說:“岳侯避寵榮一至此,廉則廉也,然未得為公也!”岳飛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責以近功?”又說:“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無功之賞,則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虔城百姓暴亂時曾驚擾孟太后車駕,被岳飛平定后,高宗密旨屠城,岳飛冒險屢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

  

賞罰分明

  “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是岳家軍的口號,也是真實的寫照。損壞莊稼,妨礙農作,買賣不公……斬!所以岳家軍所到之處,民眾無不歡欣圍觀,“舉手加額,感慕至泣”。

  與將士同甘苦;待人以恩,常與士卒最下者同食。士卒傷病,岳飛親自撫問;士卒家庭困難,讓相關機構多贈銀帛;將士犧牲,厚加撫恤。李氏亦時常慰問將士遺孀。如此賞罰分明官兵同心的軍隊,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潔身自好

  《鄂國金佗稡編》鄂王行實編年卷六·遺事記載:“旁無姬妾,蜀帥吳玠素服先臣善用兵,欲以子女交歡。嘗得名姝有國色,飾以金珠寶玉,資奩巨萬,遣使遺先臣。次漢陽,使者先以書至,先臣讀之甚不樂。即日報書,厚遣使者,而歸其女。諸將或請曰:‘相公方圖關陜,何不留此以結好。’先臣曰:‘吳少帥于飛厚矣,然國恥未雪,圣上宵旰不寧,豈大將宴安取樂時也!’左右莫取言。玠見女歸,益敬服以為不可及。”

  

事母至孝

  母病,“嘗藥進餌”,親自侍奉;母亡,赤腳扶棺近千里。岳飛認為:“若內不能克事親之道,外豈復有愛主之忠?”

  

勇冠三軍

  史書載,岳飛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來岳飛在與敵人作戰(zhàn)時,殺敵將黑風大王。后來,賊王善、曹成聚集兵馬號稱五十萬,岳飛所部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這時岳飛卻十分鎮(zhèn)定,言:“吾為諸君破之。”然后左手挾弓,右手拿矛,沖擊敵陣,結果五十萬大軍大亂,岳飛乘勢大敗敵軍。

  

儒將風范

  岳飛的文才自不必說,數十首詩詞足以說明。除此之外,他愛好讀書,書法頗佳,時人稱“室有鄴架”、“字尚蘇體”。他還愛與士子文人交往,“往來皆高士”。

  岳飛雖是武將,但他文采橫溢,有儒將風范。他是寂寞英雄,滿腔抱負,無人賞識,“欲將心事付瑤琴”,卻無奈,“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他寫的《小重山》不似《滿江紅》那樣豪情萬丈,可卻是借琴弦抒發(fā)著心中無言的吶喊。岳飛這一生,為南宋抗金,浴血沙場,赤膽忠心,不為功名,只希望可以得遇明君,慰籍平生寂寥。


岳飛岳飛的書法


  岳飛雖出身軍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教育,勤奮好學,文武雙全。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tài)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頗含文臣氣質。傳世書跡有《書謝朓詩》、《前后出師表》、《還我河山》等。


岳飛岳飛的介紹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代相州湯陰人,南宋杰出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1-3]抗金名將。他精通韜略,也精于騎射,并善詩詞、書法。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御戰(zhàn)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guī)模進攻戰(zhàn)役的統帥。

  1103年(北宋崇寧二年),岳飛誕生于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

  1122年(宣和四年),首次投軍,因父親病故,回家守孝。兩年后又到平定軍投戎。

  1126年(靖康元年),投身抗金戰(zhàn)爭,在相州應募。與宗澤先后轉戰(zhàn)開德、曹州等地。

  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向宋高宗趙構上書言事被罷官,投入張所營中。建炎二年,再歸宗澤,宗病故后隸屬杜充。次年,隨杜充從開封南撤。建炎四年,敗金人于建康東南三十里的清水亭,收復建康。

  1131—1133年(紹興元年至三年),平定李成、曹成等游寇。紹興四年五月,襄陽陷落,岳飛出師。復郢州,李成棄襄陽去,又復襄陽府。復敗李成于新野市。六月,揮師北伐,收復襄陽府等六郡。八月,為清遠軍節(jié)度使。九月,金、偽齊合兵南侵淮西。奉詔出師,敗金人于廬州,金人退師。

  紹興五年二月,授鎮(zhèn)寧崇信軍節(jié)度使,封武昌郡開國侯。六月,平定楊幺之亂。九月,晉封公爵。

  紹興六年,三月,徙鎮(zhèn)武勝、定國軍節(jié)度使,升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八月,北伐收復商州、虢州。十一月,偽齊進犯江漢,岳飛破偽齊加兵宛、葉之間。紹興七年拜太尉,升宣撫使。紹興九年,上表反對宋金議和。

  紹興十年五月,金人背盟南侵。六月,加少保,出師北伐,復潁昌府、河南府等十余州郡。先后取得郾城、潁昌、朱仙鎮(zhèn)等大捷。但因班師回朝,所得州郡又陷于金國。

  紹興十一年一月,金國再犯淮西,岳飛領八千騎兵馳援。還朝后罷宣撫使,授樞密副使。岳飛仍反對和議,力圖保全韓世忠及其舊部,遭秦檜黨羽彈劾,罷官賦閑。十月,被誣入大理寺獄。十二月(1142年1月)被害于大理寺,時年39歲。

  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昭雪,追復原官,以禮改葬。淳熙五年定謚武穆,嘉泰四年追封鄂王,寶慶元年改謚忠武,又贈太師。

  宋金時期,金滅遼、滅北宋占據中原,又頻繁發(fā)動南侵戰(zhàn)爭,所到之處燒殺淫擄,許多城市重鎮(zhèn)經金軍洗劫,幾成為空城。給國家、民族帶來巨大災難和痛苦。因此,抗擊金兵,收復中原,保障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不受破壞損失,是時代的要求,也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宋史》稱岳飛“忠憤激烈,議論持正”,所言頗當。而趙構、秦檜、萬俟卨等人將永遠是千古罪人。


岳飛岳飛的軍事思想


  岳飛是中國古代治軍的楷模,“岳家軍”成為一時的典范。他雖然沒有軍事論著傳世,但從其散見于史書篇牘中的論述和軍事實踐,可看出岳飛軍事思想的主要內容。前人在總結岳飛的治軍思想時指出有六個方面:貴精不貴多;謹訓習;賞罰公正;號令嚴明;嚴肅紀律;同甘苦。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嚴治軍。

  由于岳飛嚴于治軍、善于治軍,故“岳家軍”戰(zhàn)斗力強,“皆可以一當百”,金人也贊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家軍”為當時一些將帥所嘆服,而且也為后世一些名將所效法。如明代名將戚繼光亦以岳飛為榜樣,練就了抗倭勁旅“戚家軍”。

  岳飛在作戰(zhàn)中不僅強調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為重視謀略的作用。早在岳飛為張所部下時,張所素聞岳飛“勇冠三軍”,便問他:“汝能敵幾何?”岳飛回答說:“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他列舉春秋晉國“欒枝曳柴以敗荊(楚),莫敖采樵以致絞”為例,認為此“皆謀定也”。所以,岳飛進一步肯定了謀略在作戰(zhàn)中的作用。他說:“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將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這就明確指出了謀略是決定作戰(zhàn)勝負的關鍵。

  岳飛注意靈活用兵。宋王朝實行“將從中御”,將帥作戰(zhàn)必須依事先準備的陣圖行事,不得擅自改變。岳飛認為,陣圖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戰(zhàn)是千變萬化的,“古今異宜,夷險異地”,不能照搬陣圖。他說:“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若平原曠野,猝與敵遇,何暇整陣?”因此,他提出“陣而后戰(zhàn),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飛還提出“善觀敵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敵者當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岳飛岳飛的相關建筑


  

岳墓

  位于杭州棲霞嶺南麓,建于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元代至今,時興時廢,代代相傳。現存建筑于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按南宋建筑風格全面整修,使岳廟更加莊嚴肅穆。墓道兩旁陳列的石虎、石羊、石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遺物。1961年岳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山有幸埋忠骨”。

  

岳王廟

  人們?yōu)榧o念岳飛,在全國許多地方都修筑了岳王廟,規(guī)模較大的有杭州、湯陰、朱仙鎮(zhèn)、靖江、宜豐等地。其中杭州岳王廟建于1163年(南宋隆興元年),距今已有850多年歷史。


岳飛岳飛的典故: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之孫岳珂所著《金佗稡編》也沒有記錄。岳飛背上刺字的記載始見于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有一種解釋是,因為“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執(zhí)行,所以岳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

  明代表現岳飛故事的小說、戲劇如《精忠記》、《武穆精忠傳》、《精忠旗傳奇》等都有岳飛背上刺字的描寫,刺字版本不一,最普及的則是“精忠報國”。有學者認為,此時的“精忠報國”四字是受宋高宗御賜“精忠岳飛”四字的誤導。

  始修于明代的《唐門岳氏宗譜》說“盡忠報國”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為岳飛所刺,但《宗譜》晚出,此事的真實性仍有待考證。“岳母刺字”的演義故事則最早見于清抄本《如是觀傳奇》與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說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響廣泛,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宋朝



查辭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備19001761號-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古蔺县| 香河县| 永泰县| 银川市| 嘉定区| 永平县| 炎陵县| 华亭县| 林口县| 县级市| 灌阳县| 罗城| 兰溪市| 滨海县| 张家港市| 华容县| 界首市| 嫩江县| 昌平区| 玉溪市| 武胜县| 定安县| 浮山县| 施秉县| 化德县| 道孚县| 分宜县| 阳谷县| 理塘县| 平武县| 大荔县| 讷河市| 金溪县| 松滋市| 彭泽县| 屏东市| 琼海市| 彩票| 安岳县|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