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櫟拼音,櫟怎么讀,櫟是什么意思,櫟組詞,櫟成語組詞
|
讀音:lì,yuè 拼音:li,yue |
筆劃:9 部首:木 |
|
櫟組詞
|
【櫟】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櫟 讀音: lì
- 名詞 植物名。殼斗科麻櫟屬,落葉喬木。枝灰色,皮孔隆起。葉狹長,互生,邊緣鋸齒粗大。果實(shí)橢圓而端尖。種子可食,木材不適建筑用。
【櫟】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櫟 讀音: lì
- 1 植物名。殼斗科麻櫟屬,落葉喬木。枝灰色,皮孔隆起。葉狹長,互生,邊緣鋸齒粗大。果實(shí)橢圓而端尖。種子可食,木材適為木炭的材料。另有一種麻櫟,木材可為枕木。葉可養(yǎng)蠶。 ◎
|
櫟字的基本解釋: 櫟 (櫟) lì 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jié)球形堅(jiān)果,葉可喂蠶;木材堅(jiān)硬,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 櫟 (櫟) yuè 〔櫟陽〕地名,在中國陜西省。 (櫟) 筆畫數(shù):9; 部首:木; |
櫟字的詳細(xì)解釋: 櫟 櫟 lì 【名】 即“麻櫟”。通稱“柞樹”〖sawtoothoak〗 櫟,櫟木也。——《說文》 山有苞櫟。——《詩·秦風(fēng)·晨風(fēng)》 白于之山,下多櫟檀。——《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櫧櫟草斗之實(shí)。——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一種落葉喬木,花黃褐色,果實(shí)叫橡子或橡斗。木材堅(jiān)硬,可制家具,供建筑。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葉子可喂柞蠶。另有一種栓皮櫟,樹皮質(zhì)地輕軟,富有彈性,是制造軟木的主要原料 山有苞櫟,隰有六駮。——《詩·秦風(fēng)·晨風(fēng)》 又如:櫟散(櫟木一類無用的木料);櫟樗(比喻無用之材。作為才質(zhì)不好的謙詞) 欄桿之類〖railing;banisters;balustrade〗 建章宮后閣重櫟中,有物出焉。——《史記》 古都邑名,春秋時(shí)鄭國別都〖capitalofLi〗,在今河南省禹縣 櫟 櫟 lì 【動】 刮;敲;搏擊〖strike〗 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為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史記·楚元王世家》 櫟雌妒異,倏來忽往。——潘岳《射雉賦》 嚙咬〖chew〗 以牙櫟之,裁斷皮出血。——《藝文類聚》引《廣志》 另見yuè 櫟木 lìmù 〖o(jì)ak〗強(qiáng)韌、堅(jiān)硬、牢固的櫟樹木材;尤指由明顯的髓線產(chǎn)生的那種特殊類型的木材(例如白櫟木、紅櫟木、栗刺櫟木、軟木櫟木、英國櫟木) 櫟樹 lìshù 〖o(jì)ak〗見“櫟” 櫟 櫟 Yuè 另見lì 櫟陽 Yuèyáng 〖Yueyang〗古縣名。秦置,治所在今陜西省臨潼縣北渭水北岸,東漢廢入萬年縣,唐武德初改萬年復(fù)置,治所在故縣西南(今臨潼北),至元并入臨潼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