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蘄拼音,蘄怎么讀,蘄是什么意思,蘄組詞,蘄成語組詞
|
讀音:qí 拼音:qi |
筆劃:15 部首:艸 |
|
蘄組詞
|
【蘄】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蘄 讀音: qí
- 名詞 姓。如漢代有蘄良。
- 動(dòng)詞 祈求。通「祈」。《說文解字.艸部》「蘄」字.清.段玉裁.注:「古鐘鼎款識(shí)多借為祈字。」《莊子.養(yǎng)生主》:「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晉.郭象.注:「蘄,求也。」唐.韓愈〈答李翊書〉:「將蘄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shì)利。」
【蘄】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jiǎn)編版)
|
蘄字的基本解釋: 蘄 (蘄) qí 香草,一說藥草。 古同“祈”,祈求。 〔蘄春〕地名,在中國湖北省。簡(jiǎn)稱“蘄”,如“蘄艾”、“蘄蛇”(均為蘄春出產(chǎn)的藥材),“蘄竹”。 姓。 筆畫數(shù):15; 部首:艸; |
蘄字的詳細(xì)解釋: 蘄 蘄 qí 【名】 一種香草〖akindoffragrantherb〗。如:蘄茞(香草名。即“蘼蕪”) 古州名〖Qiprefecture〗。北周始置,治所在齊昌(今湖北省蘄春縣) 通“圻”。疆界〖boundary〗 跨天下而無蘄。——《荀子·儒效》 姓 蘄 蘄 qí 【動(dòng)】 通“祈”。祈求〖pray〗 不蘄畜乎樊中。——《莊子·養(yǎng)生主》 所以蘄有道行有義者。——《呂氏春秋·振亂》 蘄勝于人。——唐·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又 蘄至于古之立言者。 又如:蘄求(祈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