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莎拼音,莎怎么讀,莎是什么意思,莎組詞,莎成語組詞
|
讀音:suō,shā 拼音:sha,suo |
筆劃:10 部首:艸 |
|
莎組詞
|
【莎】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莎 讀音: suō
- 形容詞 生有莎草的。 【組詞】:「莎州」、「莎岸」。
- 名詞 參見「莎草」條。
【莎】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莎 讀音: suō
【莎】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莎 讀音:
- 1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細長,有平行脈。花為黃褐色。地下塊根稱為「香附」,可以入藥,有健胃、理氣、調經等功能。或稱為「雷公頭」、「續(xù)根草」。 【組詞】:「莎草是常見的野草,適合的生長環(huán)境是曠地或耕地。」
- 2 莎雞:一種昆蟲。體長約六公分,體色為綠或褐色。有鞭狀觸角,頭頂前方兩側有復眼,右前翅有透明發(fā)聲器,后肢較強大。雌蟲尾端有劍狀產卵器。晝伏草叢,夜出覓食,會摩擦發(fā)聲。或稱為「絡緯」、「紡織」。 【組詞】:「莎雞常在夏季夜里振翅作聲,擾人清夢。」
- 3 譯音用字。 【組詞】:「莎士比亞」。
其他字義 莎 讀音:
- 1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細長,有平行脈。花為黃褐色。地下塊根稱為「香附」,可以入藥,有健胃、理氣、調經等功能。或稱為「雷公頭」、「續(xù)根草」。 【組詞】:「莎草是常見的野草,適合的生長環(huán)境是曠地或耕地。」
- 2 莎雞:一種昆蟲。體長約六公分,體色為綠或褐色。有鞭狀觸角,頭頂前方兩側有復眼,右前翅有透明發(fā)聲器,后肢較強大。雌蟲尾端有劍狀產卵器。晝伏草叢,夜出覓食,會摩擦發(fā)聲。或稱為「絡緯」、「紡織」。 【組詞】:「莎雞常在夏季夜里振翅作聲,擾人清夢。」
- 3 譯音用字。 【組詞】:「莎士比亞」。
|
莎字的基本解釋: 莎 suō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塊根稱“香附子”,可入藥。 莎 shā 多用于人名、地名。 筆畫數:10; 部首:艸; |
莎字的詳細解釋: 莎 shā 【名】 莎雞,蟲名。即“紡織娘”。別名為“莎蟲”。學名“螽斯”〖katydid〗 六月莎雞振羽。——《詩·豳風·七月》 另見suō 莎籠 shālóng 〖sarong〗用一長條布裹身做成的寬松裙子,在腰部用塞或卷的方法加以固定,主要為馬來群島和太平洋島嶼上的男女穿著 莎帷 shāwéi 〖shalwar〗巴基斯坦婦女穿的寬身而飄拂的長褲 莎 suō 【名】 (形聲。從艸,沙聲。本義:草名。香附子) 同本義〖cyperus〗 莎,鎬侯也。——《說文》。亦名沙隨,一名地毛,其實附根而生,謂之緹。即今香附子。 薜莎青薠。——《漢書·司馬相如傳》 青鞦莎靡。——潘岳《射雉賦》 田無立禾,路無莎薠。——《淮南子·覽冥》 又如:莎池(周圍長有莎草的水池);莎岸(長著莎草的岸邊);莎洲(長有莎草的水洲);莎香(莎草的香氣);莎庭(長滿莎草的庭院);莎徑(長滿莎草的小路);莎階(長滿莎草的臺階);莎臺(長著莎草的樓臺) 通“蓑”。如:莎笠(即蓑笠);莎衣(衰衣) 莎 suō 【動】 花葉脫落,凋謝〖wither〗 爾杞未棘,爾菊未莎,其如予何,其如予何。——唐·陸龜蒙《杞菊賦》 另見sh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