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蓍拼音,蓍怎么讀,蓍是什么意思,蓍組詞,蓍成語組詞
|
讀音:shī 拼音:shi |
筆劃:13 部首:艸 |
|
蓍組詞
|
【蓍】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蓍 讀音: shī
- 名詞 植物名。菊科蓍屬,多年生草本。葉互生,闊線形。花似菊,色白或淡紅。古時(shí)取其莖以為占卜之用。
|
蓍字的基本解釋: 蓍 shī 〔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莖、葉可制香料(通稱“蚰蜒草”、“鋸齒草”)。古代用其莖占卜,如“蓍龜”。 筆畫數(shù):13; 部首:艸; |
蓍字的詳細(xì)解釋: 蓍 shī 【名】 蓍草〖yarrow〗。古代常以其莖用作占卜 蓍,蒿屬。從草,耆聲。生千歲三百莖。——《說文》 蓍,百年一本生百莖。——《尚書大傳》 幽贊于神明而生蓍。——《易·說卦傳》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詩·曹風(fēng)·下泉》 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著龜。——《龜·系辭》 又如:蓍龜(蓍草和龜甲。古時(shí)用以占卜);蓍蔡(指卜筮。蓍草與大龜,是占卜吉兇的用具);蓍簪(用蓍草莖做成的簪子);蓍艾(蓍草與艾草);蓍草(即蓍。古代用以占卜的草) 蓍草 shīcǎo 〖yarrow〗別名“一枝蒿”、“鋸草”。為菊科植物蓍(AchilleaalpinaL.)的全草。分布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江西等地。苦、辛、微溫,有小毒。活血,祛風(fēng),定痛,解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