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拼音,翰怎么讀,翰是什么意思,翰組詞,翰成語組詞
|
讀音:hàn 拼音:han |
筆劃:16 部首:羽 |
|
翰組詞
|
【翰】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翰 讀音: hàn
- 動詞 高飛。漢.揚雄《太玄經.卷三.應卦》:「龍翰于天,貞栗其鱗。」
- 名詞 姓。如春秋時曹國有翰胡。
- 名詞 棟梁。通「干」。《詩經.大雅.崧高》:「維申及甫,維周之翰。」漢.鄭玄.注:「皆以賢知入為周之楨干之臣。」
- 名詞 白色的馬。《禮記.檀弓上》:「戎事乘翰,牲用白。」漢.鄭玄.注:「翰,白色馬也。」
- 名詞 文才。《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傳.臧榮緒傳》:「其有史翰,欲令入天祿。」
- 名詞 文詞、文章、書信等。 【組詞】:「文翰」、「書翰」、「篇翰」、「華翰」。南朝梁.蕭統〈文選序〉:「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
- 名詞 毛筆。 【組詞】:「翰墨」、「揮翰」。《文選.潘岳.秋興賦》:「于是染翰操紙,慨然而賦。」唐.李善.注:「翰,筆毫也。」
- 名詞 長而堅硬的羽毛。《廣韻.去聲.翰韻》:「翰,鳥羽也。」元.戴侗《六書故.卷一九.動物》:「羽之強者曰翰。」三國魏.曹丕〈大墻上蒿行〉:「纖羅為纓,飾以翠翰。」
- 名詞 一種身上有五彩羽毛的山雞。《說文解字.羽部》:「翰,天雞也,赤羽。」也稱為「錦雞」。
【翰】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翰 讀音: hàn
- 1 文詞、文章、書信等。 【組詞】:文翰、書翰、華翰
- 2 毛筆。 【組詞】:翰墨、揮翰
【翰】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翰 讀音:
- 1 文詞、文章、書信等。 【組詞】:「文翰」、「書翰」、「華翰」、「翰札」。
- 2 毛筆。 【組詞】:「翰墨」、「揮翰」。
|
翰字的基本解釋: 翰 hàn 長而堅硬的羽毛:理翩振翰。 借指毛筆和文字、書信等:翰苑。翰墨(筆墨,借指詩文書畫)。翰藻。 筆畫數:16; 部首:羽; |
翰字的詳細解釋: 翰 hàn 【名】 (形聲。從羽,倝(gàn)聲。本義:天雞,也叫錦雞或山雞) 同本義〖goldenpheasant〗 翰,天雞,赤羽也。——《說文》 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雞。——《逸周書·王會》 又如:翰音(鳥的叫聲上達于天,而鳥仍舊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聲過其實) 長而硬的鳥羽〖long,hardfeather〗 雞曰翰音。——《禮記·曲禮》。注:“猶長也。”按,鳥羽之長而勁者為翰,高飛持之,亦所以衛體。 又如:翰毛(羽毛);翰翮(猶羽翼) 長毛〖longhair〗 犬色更赤,有長翰。——漢·劉向《列仙傳》 故藉翰林以為主人。——《文選·揚雄·長楊賦》。李善注引《說文》曰:“長老者曰翰。” 筆毫,毛筆〖writingbrush〗。如:揮翰;翰池(墨池,硯) 文章;信札〖writing;letter〗。又如:翰札(書信);翰苑(翰林院的別稱;亦指翰林);翰林修撰(文學侍從官);翰藻(文彩藻繪。指文章) 文詞〖word〗。如:文翰;辭翰;翰跡(指文辭、書牘);翰藻(文采,辭藻) 文史方面的才能〖ability〗。如:詩翰 棺之旁飾〖sideornamentsofthecoffin〗白馬〖whitehorse〗。如:乘翰(乘白馬) 通“幹”(gàn)。草木的莖干,引申為骨干,維護者,支持者〖backbone;core〗 之屏之翰,百辟為害。——《詩·小雅·桑扈》 四方攸同,王后維翰。——《詩·大雅·文王有聲》 大邦維屏,大宗維翰。——《詩·大雅·板》 翰 hàn 【形】 高飛〖high-flying〗 王旅啴啴,如飛如翰。——《詩·大雅·常武》 又如:翰飛(高飛);翰登(以虛聲而登高位) 翰飛戾天 hànfēi-lìtiān 〖fliesuptoheaven〗飛到高空。比喻仕宦的飛黃騰達 翰海 hànhǎi 〖BaikalLake〗∶蒙古高原東北的北海。即現在的貝加爾湖 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登臨翰海 亦作“瀚海” 〖GobiDesert〗∶同“瀚海” 翰林 hànlín 〖memberoftheImperialAcademy〗皇帝的文學侍從官,唐朝以后始設,明、清改從進士中選拔 翰林天臺陶先生。——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翰林院 hànlínyuàn 〖theImperialAcademy〗中國古代以文學供奉宮廷的官署。長官為掌院學士,屬官有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統稱翰林 翰墨 hànmò 〖brushandink-writing,painting,orcalligraphy〗原指筆、墨,借指文章、書畫 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曹丕《典論·論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