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豎拼音,豎怎么讀,豎是什么意思,豎組詞,豎成語組詞
|
讀音:shù 拼音:shu |
筆劃:9 部首:立 |
|
豎組詞
|
【豎】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豎 讀音: shù
- 名詞 家中未成年的僮仆。《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
- 名詞 宮內小臣。《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晉.杜預.注:「豎,左右小吏。」《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于宦豎,莫不傷氣,而況于慷慨之士乎!」
- 名詞 一種書寫筆法。指由上到下的直筆。 【組詞】:「一橫一豎」。
- 動詞 使物體直立。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四上.釋詁》:「豎,立也。」《全唐詩.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國亡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豎】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豎 讀音: shù
- 1 國字筆畫名稱。 ◎
- 2 使物體直立。 【組詞】:豎立
- 3 與地平面垂直的線條。與「橫」相對。
【豎】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小字典)
基本字義 豎 讀音:
- 1 豎眼:生氣的樣子。 【組詞】:「橫眉豎眼」。
- 2 橫豎:A>橫筆與豎筆。B>反正。 【組詞】:「不管怎么做,橫豎都是錯。」
- 3 書法由上到下的直筆。 【組詞】:「豎筆」、「一橫一豎」。
- 4 使物體直立。 【組詞】:「豎立」、「把旗桿豎起來」。
|
豎字的基本解釋: 豎 (竪) shù 直立,直立的,與“橫”相對:豎立。豎井(一種垂直的礦井)。豎琴。豎起耳朵聽。 漢字筆形之一,自上往下。 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與“橫”相對:豎著寫。 舊稱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為卑賤的:童豎。豎子(a.童仆;b.鄙賤的稱呼,如“豎豎不足與謀”。亦稱“豎小子”)。 橫 筆畫數:9; 部首:立; |
豎字的詳細解釋: 豎 竪、豎 shù 【動】 豎,豎立也。——《說文》 豎,立也。——《廣雅》 槐樹自拔倒豎。——《后漢書·靈帝紀》 (佛印)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明·魏學洢《核舟記》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三國魏·邯鄲淳《笑林·長竿入城》 又如:豎柜(一種直立的較高的柜子,前面開門,有的裝有隔板或若干抽屜,多用來存放衣物等);豎一個目標來向它射擊 豎 竪 shù 【形】 縱。與“橫”相反〖longitudinal;vertical〗 緅色斜臨,霞文橫豎。——南朝·梁簡文帝《明月山銘》 又如:豎井 短小〖short〗。如:豎褐(貧民所穿的短窄粗衣) 豎 竪 shù 【名】 童仆〖youngservant〗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列子·說符》 又如:豎人(童仆) 宮中供役使的小臣〖pettyofficersinthepalace〗 晉侯之豎頭須。——《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又如:豎臣(小臣);豎宦(宦官) 書法的直筆畫,從上一直向下〖verticalstrokeinChinesecharacter〗 努者,中心豎畫也。——張紳《法書通釋》 又如:王字是三橫一豎 童子,未成年的人〖boy〗。如:豎子(小子。含貶義);豎兒(小人) 古時對人的蔑稱、賤稱〖fellow〗 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史記·留侯世家》 又如:豎夫(低賤的人);豎儒(對知識分子的鄙稱;沒見識的儒生);豎褐(古代童仆或窮人所穿的粗布短衣) 對宦官的蔑稱〖eunch〗 閹豎恐終為其患。——范曄《后漢書》 姓 豎溝 shùgōu 〖flute〗垂直巖面下流動的一種天然溝 豎管 shùguǎn 〖standpipe〗儲放液體的直立的管 豎井 shùjǐng 〖verticalshaft〗 開采礦石中通達礦床的豎直的通道,為提升礦物、運送人員和材料、通風等用 穿過建筑物各層樓的垂直的開口或通道 通風豎井 豎立 shùlì 〖stand;erect;setupright〗長形物體垂直地立在地上 場地上豎立著標桿 紀念塔豎立在廣場上 中間豎起一面小黑板,我就站在那里講課。——孫梨《平原的覺醒》 豎毛 shùmáo 〖piloerection〗通常由寒冷、休克或驚恐或由擬交感藥物誘發的一種交感反射所引起的非隨意毛發豎立或豎起 豎琴 shùqín 〖harp〗有三角框架的管弦樂器,一般有46根琴弦,按降C大調的自然音階調音 豎窯 shùyáo 〖shaftkiln〗由具有垂直軸線的鋼外殼和耐火磚內襯組成的一種窯爐 豎直 shùzhí 〖vertical;perpendicular〗垂直于地平面或水平主軸的 測量豎直高度 豎子 shùzǐ 〖youngservant〗∶年輕的仆人 〖boy;chap〗∶小子(含鄙視意) 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莊子·山木》 (龐涓)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今日迫而不反者,豎子也!——《戰國策·燕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