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鑷拼音,鑷怎么讀,鑷是什么意思,鑷組詞,鑷成語組詞
|
讀音:niè 拼音:nie |
筆劃:15 部首:钅 |
|
鑷組詞
|
【鑷】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鑷 讀音: niè
- 動詞 用鑷子夾取東西或拔取毛發(fā)。 【組詞】:「將砝碼鑷到天秤上。」晉.左思〈白發(fā)賦〉:「以此見疵,將拔將鑷。」唐.韋莊〈鑷白〉詩:「白發(fā)太無情,朝朝鑷又生。」
- 名詞 古代婦女修容的工具,亦用為首飾或發(fā)夾。 【組詞】:「花鑷」、「金鑷」。《南齊書.卷二零.皇后傳.文安王皇后傳》:「而后床帷陳設(shè)故舊,釵鑷十余枚。」南朝梁.江洪〈詠歌姬〉詩:「寶鑷間珠花,分明靚妝點。」
- 名詞 拔除毛發(fā)或夾取細小東西的鉗子。晉.左思〈白發(fā)賦〉:「愿戢子之手,攝子之鑷。」也稱為「鑷子」。
【鑷】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鑷 讀音: niè
- 1 用鑷子夾取東西或拔取毛發(fā)。 【組詞】:物理老師將砝碼鑷到天秤上,向同學(xué)示范計算重量的方法。
- 2 拔除毛發(fā)或夾取細小東西的鉗子。 【組詞】:媽媽用小鐵鑷拔除雞皮上的細毛。 △鑷子 ◎
|
鑷字的基本解釋: 鑷 (鑷) niè 夾取毛發(fā)、細刺及其他細小東西的器具,一般用金屬制成,通稱“鑷子”。 用鑷子夾。 首飾,發(fā)夾,古代簪端的垂飾。 筆畫數(shù):15; 部首:钅; |
鑷字的詳細解釋: 鑷 鑷 niè 【名】 鑷子〖tweezer〗 鑷,攝取發(fā)也。——《釋名·釋首飾》 愿戢子之手,攝子之鑷。——晉·左思《白發(fā)賦》 古簪端垂錦〖akindofbrocade〗 后床帷陳設(shè)故舊,釵鑷十余枚。——《南齊書》 鑷 鑷 niè 【動】 〖用鑷子〗夾出或拔出〖pickupsth.withtweezers〗。如:鑷白(拔除白發(fā));鑷鬢(拔除鬢角上的白發(fā));鑷挦(用鑷子拔除);鑷胡子 鑷子 nièzi 〖tweezers〗一種用于摘、持或操作的小鉗形工具(如拔毛或夾持鐘表零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