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瑱拼音,瑱怎么讀,瑱是什么意思,瑱組詞,瑱成語組詞
|
讀音:tiǎn 拼音:tian |
筆劃:14 部首:王 |
|
瑱組詞
|
【瑱】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瑱 讀音: tiàn
- 動詞 充填。《文選.郭璞.江賦》:「金精玉英瑱其里,瑤珠怪石琗其表。」
- 名詞 古代系于冠冕兩側(cè),垂在耳旁,用以塞耳的玉飾。《說文解字.玉部》:「瑱,以玉充耳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晉.杜預(yù).注:「瑱,充耳。」唐.孔穎達(dá).正義:「禮以一絳五采橫冕上,兩頭下垂,系黃綿,綿下又縣玉為瑱以塞耳。」《戰(zhàn)國策.齊策四》:「徹其環(huán)瑱,至老不嫁,以養(yǎng)父母。」也稱為「充耳」。
【瑱】的字相關(guān)解釋 (解釋來源:教育Wiki編版)
|
瑱字的基本解釋: 瑱 tiàn 古人冠冕上垂在兩側(cè)的裝飾物,用玉、石、貝等制成。 美玉:“榮重饋兼金,巡華過盈瑱。” 瑱 tián 古通“填”,填充:“金精玉英瑱其里。” 瑱 zhèn 鎮(zhèn)壓坐席的玉器:玉瑱。 筆畫數(shù):14; 部首:王; |
瑱字的詳細(xì)解釋: 瑱 tiǎn 【名】 古人冠冕上分垂于兩耳側(cè)的玉飾;美玉〖jade〗 瑱,似玉充耳也。從玉,真聲。——《說文》。按,天子以玉,諸侯以石,字亦作磌。 玉之瑱也。——《詩·鄘風(fēng)·君子偕老》。箋:“塞耳也。” 玉瑱——《周禮·弁師》 瑱用白纊。——《儀禮·士喪禮》 角瑱。——《禮記·檀弓》 其又以規(guī)為瑱也。——《國語·楚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