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珥拼音,珥怎么讀,珥是什么意思,珥組詞,珥成語組詞
|
讀音:ěr 拼音:er |
筆劃:10 部首:王 |
|
珥組詞
|
【珥】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珥 讀音: ěr
- 動詞 古代狩獵時依割取獸耳的數目呈報功績。通「刵」。《周禮.地官.山虞》:「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
- 動詞 吐。《淮南子.天文》:「鯨魚死而彗星出,蠶珥絲而商弦絕。」
- 動詞 插、戴。《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安宅京室,執鞭珥筆。」《新唐書.卷二二零.東夷傳.高麗傳》:「大臣青羅冠,次絳羅,珥兩鳥羽。」
- 名詞 日、月周圍的光暈。《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其日有斗蝕,有倍僪,有暈珥。」《隋書.卷二一.天文志下》:「月暈有兩珥,白虹貫之。」
- 名詞 劍柄上突出似兩耳的部分。《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瑯。」
- 名詞 用珠玉作成的耳環。《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晉.張華〈輕薄篇〉:「簪珥咸墮落,冠冕皆傾邪。」
【珥】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簡編版)
基本字義 珥 讀音: ěr
- 1 插、戴。 【組詞】:珥筆
- 2 日、月周圍的光暈。 【組詞】:珥蜺(ㄋㄧˊ)
- 3 用珠玉作成的耳環。 【組詞】:簪珥
|
珥字的基本解釋: 珥 ěr 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環。 劍柄上端像兩耳的突出部分。 插戴:珥筆(古代史官、諫官入朝插筆于冠側,以便隨時記錄、寫作)。珥貂。 日、月兩旁的光暈:日珥。月珥。 筆畫數:10; 部首:王; |
珥字的詳細解釋: 珥 ěr 【名】 中國古代的珠玉耳飾〖ear-ornaments(ofjadeorpearl)〗 珥,珠在珥也。耳珰垂珠者曰珥。——《蒼頡篇》。按,玉之似珠圓者。” 傅璣之珥。——《史記·李斯傳》 設笄珥。——《列子·周穆王》 日、月兩旁的光暈,即位于太陽或月亮兩側并凸向太陽或月亮的光弧,與虹的片段相似,與暈相切〖tangentarch〗 月暈有兩珥,白虹貫之。——《隋書》 即日珥〖prominence(solarprominence)〗 珥,氣在日兩旁之名也。珥,耳也,言似人耳之在兩旁也。——《釋名·釋天》 劍鼻〖ears(ofthesword)〗 撫長劍兮玉珥。——屈原《楚辭》 珥 ěr 【動】 貫耳〖piercetheear〗 神人珥兩黃蛇。——《山海經·大荒東經》。注:“以蛇貫耳也。” 又如:珥貂(帽旁插貂尾為飾,借指做貴官);珥筆(珥彤。入朝的官員帽插筆,以便隨時記錄) 戴;插〖insert;weir〗 七葉珥漢貂。——左思《詠史詩》 又如:珥筆(史官。諫官或近臣侍從,把筆插在帽子上,以便隨肘記錄) 通“衈”。古祭禮殺牲取血,以涂祭社器〖dyewithblood〗 以歲時序其祭祀及其祈珥。——《周禮·春官·肆師》 常珥于社稷,祈于五祀。——《周禮·夏官·小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