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棨拼音,棨怎么讀,棨是什么意思,棨組詞,棨成語組詞
|
讀音:qǐ 拼音:qi |
筆劃:12 部首:木 |
|
棨組詞
|
【棨】的字相關解釋 (解釋來源:辭典修訂版)
基本字義 棨 讀音: qǐ
- 名詞 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一種儀仗。通常以木制成,形狀似戟,上有赤黑色的繒衣套住?!稘h書.卷七六.韓延壽傳》:「延壽衣黃紈方領,駕四馬,傅總,建幢棨,植羽葆,鼓車歌車。」
- 名詞 古時一種通行的憑證,以木頭刻成,形狀像戟。《說文解字.木部》:「棨,傳,信也?!節h.李尤〈印銘〉:「赤紱在報,非印不明;棨、傳、符、節,非印不行。」《宋書.卷一五.禮志二》:「皇太子夜開諸門,墨令,銀字棨傳令信。」
|
棨字的基本解釋: 棨 qǐ 古代用木頭做的一種通行證,略似戟形:棨信。 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種儀仗,木制,形狀似戟:棨戟。 筆畫數:12; 部首:木; |
棨字的詳細解釋: 棨 qǐ 【名】 (形聲。從木,啟省聲。本義:古代用木制的一種符信,通過津關的憑證) 同本義〖tally〗 棨,傳信也?!墩f文》 除關無用棨傳?!稘h書·文帝紀》。注:“棨者,刻木為合符也?!? 又如:棨傳(古代作通行憑證用的一種木制符信);棨信(傳信的符證) 有繒衣的戟。為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作前導的一種儀仗〖flagscarriedbyaguardofhonour〗 建幢棨?!稘h書·韓延壽傳》。注:“有衣之戟也?!? 棨戟十?!稘h書·匈奴傳》 又如:棨戟(有繒衣或油漆的木戟);棨戶(設有棨戟的門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