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葉夢得 |
草草一年真過夢,此生不恨萍浮。
且令從事到青州。
已能從辟谷,那更話封留。
好月尚尋當日約,故人何啻三秋。
援琴欲寫竹間流。
此聲誰解聽,空上仲宣樓。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
草草一年真過夢,
此生不恨萍浮。
且令從事到青州。
已能從辟谷,那更話封留。
好月尚尋當日約,
故人何啻三秋。
援琴欲寫竹間流。
此聲誰解聽,空上仲宣樓。
中文譯文:
匆匆一年真如夢,
此生不恨漂泊流離。
讓我從事于青州,
已能遠離塵囂,何必留戀名利。
美好的月光仍尋找著當年的約定,
好友豈止是三個秋天。
我拿起琴欲譜寫竹林中的流水,
這動聽的音樂,有誰能領悟?
空中飄蕩著仲宣樓的歌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葉夢得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人以淺顯的語言,抒發了自己對世俗生活的不滿,以及對追求心靈自由和真正意義上的人生價值的向往。
詩的開頭,詩人形容一年過去如同一個夢境,強調時間的短暫和生命的脆弱。他表示自己并不后悔在世間的流浪和漂泊,而是希望能夠投身于青州(即遠離塵囂的自然環境)中,追求一種超脫塵世的生活。
詩人提到了辟谷,指的是追求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放棄世俗的名利追求。他認為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進一步表達了對名利的拒絕和對真正的自由和靈性追求的渴望。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美好的月光,尋找當年的約定。這里的約定可能指的是與故人的約定或者是詩人對自己的約定,意味著對美好事物和真摯友情的追求。
最后兩句詩以音樂的形式來表達詩人的感受。他拿起琴欲譜寫竹林中流水的音樂,寄托了對美好聲音和藝術創作的追求。然而,他也意識到這樣的美好聲音可能不被理解和欣賞,因此提出了“此聲誰解聽”的疑問。仲宣樓是一個虛構的地點,象征著對美好的追求和心靈的升華,其歌聲在空中飄蕩,與詩人的內心共鳴。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浮世生活的反思和對心靈追求的渴望,展現了對自然和友情的贊美,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