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郊下 / 作者:白居易 |
西日照高樹,樹頭子規鳴。
東風吹野水,水畔江蘺生。
盡日看山立,有時尋澗行。
兀兀長如此,何許似專城。
|
|
郊下解釋:
《郊下》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所作,通過描寫郊外的自然景色,表達出詩人的感慨和思考。
中文譯文:
西日照高樹,
樹頭子規鳴。
東風吹野水,
水畔江蘺生。
盡日看山立,
有時尋澗行。
兀兀長如此,
何許似專城。
詩意: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郊外看到的景象,西方的太陽斜照在高大的樹木上,樹頭的子規鳴叫著。東風吹拂著野草和水面,河畔的蘆葦生長茂盛。詩人整日站在山上眺望,有時也走到河邊漫步。這些景色長久地保持著,與城市里的繁忙、喧囂、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賞析:
《郊下》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園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中的“西日照高樹”和“水畔江蘺生”等景象,用細致的筆墨描述了自然的美麗,詩人在這美景中感到了自由和寧靜。而“何許似專城”一句,則是在對比自然與城市之間的差異,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在詩歌的結構上,這首詩采用了七絕的形式,每一句都是五言,行腳平穩,朗朗上口。整首詩篇章清晰,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唐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