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 / 作者:張掄 |
一道飛泉,來從何許。
空山積翠無人處。
潺_時和七弦琴,溟_忽散千巖雨。
不問春秋,何拘今古。
清音一聽忘千慮。
纓塵濯盡百神閑,飄然襟袖思輕舉。
|
|
踏莎行解釋: 《踏莎行》是宋代張掄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水清幽的景象,并表達了詩人超脫塵世、追求自由自在的情感。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道飛泉,來自何方。
空山中綠意積聚,無人跡可尋覓。
潺潺流水伴著七弦琴,細雨灑落在千巖上。
無需問及歷史的春秋,何必拘泥于過去與現在。
清澈的音調一聽便能忘卻煩憂。
塵土被洗凈,百神都變得安閑,
思緒飄然,衣袖輕拂之間。
詩意:
《踏莎行》通過描繪山水景色,表達了詩人追求自由與寧靜的情感。詩中的飛泉和空山積翠形成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面,沒有人煙,只有清幽的自然景觀。七弦琴的聲音伴隨著潺潺流水,細雨灑落在巖石上,形成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詩人不關心歷史的變遷,也不受現實世界的束縛,只專注于此時此刻的美好。他通過聆聽清音,忘卻了千萬煩惱,心靈得到了凈化,百神也變得寧靜安逸。思緒飄然,衣袖輕拂之間,詩人感受到了自由與輕松。
賞析:
《踏莎行》以山水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的美妙與寧靜,以及詩人對自由和追求的向往。詩中的一道飛泉和空山積翠形象生動,給人一種清新、寧靜的感受。潺潺流水和七弦琴的聲音交相呼應,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細雨灑落在千巖上,仿佛雨點敲擊著心靈的琴弦,使詩人的思緒愈發輕快。詩人摒棄了世俗的紛擾,不問歷史的春秋,不拘泥于過去與現在。他只專注于此時此刻的美好,通過聆聽清音將煩憂拋之腦后,心靈得到了凈化。詩人的思緒飄然,衣袖輕拂之間,他感受到了內心的自由與輕松。
整首詩詞以清新、寧靜的意境為主線,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表達詩人內心情感,展現了對自由與追求的向往。讀這首詩詞,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妙與寧靜,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內心寧靜與自由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