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鵲踏枝 / 作者:仲殊 |
斜日平山寒已薄。
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
晚色際天天似幕。
一尊先與東風約。
邀得紅梅同宴樂。
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
客意為伊渾忘卻。
歸船且傍花陰泊。
|
|
鵲踏枝解釋: 《鵲踏枝》是宋代詩人仲殊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斜日平山寒已薄。
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
晚色際天天似幕。
一尊先與東風約。
邀得紅梅同宴樂。
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
客意為伊渾忘卻。
歸船且傍花陰泊。
詩意:
這首詩以冬日落日斜照山巒為背景,描述了山寒已漸消退,雪花已經飄過松樹枝梢,但仍有些許花瓣殘落。天色漸晚,天與地交界處的晚霞漸漸如幕般降臨。詩人舉起酒杯,提前與東風約定,邀請紅梅花一同宴飲。在酒中,春天的氣息融入了酒液,使得杯中的美酒如同春天的花瓣一般嬌嫩。客人們的心意都被這美景所吸引,忘卻了一切煩憂,只想歸船靠近花蔭,在此停泊。
賞析:
《鵲踏枝》以清新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冬日山水的景色和人們的宴飲場景,傳達出詩人對自然的感慨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的斜日、雪花、山寒、紅梅等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冬日的景象,通過這些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冬季景色中的寂靜、凜冽和殘存的美好。詩中的晚霞如幕、酒面融春等描寫形象生動,使得讀者仿佛能夠親臨其中,感受到詩人所描繪的美景和宴飲的歡愉。
同時,詩人通過描寫客人們的心意被美景所吸引而忘卻煩憂,表達了一種愉悅、舒適的心境。整首詩以景入情,將自然景色與人情思緒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和對宴飲歡樂的向往。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人情景致,詩人抒發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時刻的珍惜。
《鵲踏枝》以流暢的詩句、細膩的描寫和鮮明的意象,展示了仲殊的才華和對自然與生活的感悟。這首詩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蘊含了對人生的一種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得到愉悅與感悟。 |
|